西师六语下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共有三篇文章和两首古诗。分别是《夏》《古诗两首》《密西西比河风光》《黄山松》,这四课篇目都是描写景物的内容。
  教授完本组课文整体有有一下几点感受:
  1.文章条例清晰、段落分明。在篇章结构上《夏》是“分总结构”;《密西西比河风光》是“总分机构”;《黄山松》是“总分机构”。在小学几段学生对这些篇章结构练习较多,非常熟悉,而且他们也非常喜欢用这些结构模式用于自己的习作中。
  2.文章语句优美,描写景物特点突出。如《夏》用“沸腾、炙烤、熟透、升腾”等词语突出了“夏之热烈”的特点;用“挑起、朝天举、旺盛、蓬蓬勃发”等突出“夏之金黄”的特点;用“绷紧、弯腰、流汗、早起晚睡、追肥、浇水”等突出“夏之紧张”的特点。《密西西比河风光》中描写西岸的“万籁无声”和东岸的“骚动聒噪”也都是紧紧抓住景物和事物的特点进行描绘,突出西岸的“万籁无声”时用“一望无际、绿色同蓝天连成一片、野牛漫游、卧在草丛”等来体现;体现东岸特点时用“各种开放的野花、树木、无数的动物的活动”等来体现;这些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绘的写法很值得学生习作时借鉴。
  3.抓住事物特征用“比较、对比”的方法描写景色,《夏》一文中第一段把夏景与春景进行比较,“芊芊细草”长成“秘密的厚发”,“淡淡绿烟”凝成“墨绿色的长墙”等,第二段把夏天的色彩与春天、秋天的色彩作对比:“春之声是冷的绿”“秋之色为热的赤”“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同样《密西西比河风光》一文作者也运用对比的方式写出了西岸和东岸风光的不同特点。
  4.本单元的教学高潮和亮点部分是在语言的品味和朗读上。写景抒情散文的授课重点一般在于语言的品味积累。吕淑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而朗读是培养语感,感受语言美的重要方法之一。本组课文教授时,我采用多种朗读读方式。先教师范读,提出朗读注意点(停顿、重读、语速、情感);再学生自由读,整体感知;然后学生品读,品味完语言再齐读优美语段。另外在要求学生读课文时,给他们一个自由的阅读环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可以诵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时给他们提出两个要求:1动笔勾画圈点生字词及难以理解的句,意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2抓住从文字中捕获的信息,同时在脑中展开想象,将作者描绘的画面抓拍下来,意在训练学生善于获取文本信息,激起联想和想象。
  5.品味语言,体会感情:《夏》----作者独特的夏感,是他自己所发现、所体认、所慧识的,他的视角从夏的景观继而对准了真正的主宰——人,是人拨响了夏紧张的旋律,作者对夏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的赞美溢于言表,学生不难把握。而让学生品读自己最爱的语句,对用得好、用得传神、用得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段作一点赏析,虽是只言片语,甚至肤浅,但是他们自己的感悟,是与作者激起的共鸣;《密西西比河风光》作家笔触细腻,用散文诗式的语言赞美了密西西比河两岸的粗犷和原始之美;《h黄山松》的作者丰子恺老先生则用朴素的语言,紧紧围绕黄山松的特点,展现了黄山松顽强的生命力,赞美了一心向阳的坚韧和异常强大的团结力。
  6.拓展提高的设计也有一定的意义,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仿写能力。因为本组课文都是优美的写景文章,我让学生进行了仿写。学生兴趣盎然,各显神通。
  改进的地方:课堂语言还不够精炼,语言的美感不足。今后,在课堂教学时,我需要多多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我会在教学时精心准备每一节课,并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语言表达,便于以后改进。
 
上一篇:《北京的色彩》电子教材     下一篇:北京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