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长征》教学实录之一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执教: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北京光明小学教师武琼
  时间:2011年9月24日
  地点: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育才学校
  学生:长少市育才小学学生
  整理:潜江市第二实验小学罗丹老师

  板块一:导入、释题
  播放《难以忘却的长征》录像片段,初步了解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随着长征的亲历者毛泽东一起,走进他的《七律·长征》。谁来读课题?
  生:(读课题,但没有注意停顿)
  师:中间有个间隔号,稍微停顿一下。(示范读)
  (生齐读课题)
  师:知道什么是“七律”吗?
  生:每句话都是七个字的。
  师:还不够准确。
  生:首字和末字可押韵也可不押韵。
  师:你了解得还真多!请大家翻开课本看看,这首诗一共有几句?
  生:八句。
  师:每首诗有八句,每句七个字,一般情况下我们就叫它“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一起再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板块二:初读感知,疏通诗意
  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次长征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诗句读通顺。
  (生自由读文)
  师:会读了吗?谁来读?
  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对不起,打断一下。这两句是整首诗的眼睛,一定要读好它,他读正确了,谁愿意再来读一读?
  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真好!一起来一遍。
  生:(齐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下面两句难度有点大,谁愿意挑战一下?
  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读成wǔlíng,第二句重复了一遍。)
  师:感觉你有点儿激动,暂时按捺一下。请你再把这两句读一遍,我们仔细听,你有什么发现?
  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仍然读成wǔlíng )
  师:读顺了,可惜的是有两个字音读错了,谁发现了?
  生:“wú lǐng”他读成了“wǔlíng”。
  师:你在读一遍!
  生:wú lǐng
  师:当两个三声字在一起的时候,第一个字的三声要变成———(俯身问先前读错的学生)
  生:(小声的)第二声。
  师:对了,第二声。你在读一遍!
  生:五岭逶迤(“五岭”仍然读成wǔlíng)
  师:停一下!(示范读“wú lǐng”)你再读。
  生:五岭逶迤。
  师:好!还有一个字是个多音字,你们发现了吗?
  生:磅(páng)礴。
  师:对了,在这里读磅(páng)礴。再把这两句诗练一练。
  (生自由练读)
  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五岭”仍然读成wǔlíng)
  师:慢一点,再读一遍!
  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读出感觉来了,谁愿意在读?
  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真好!一起来一遍。
  生:(齐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后四句谁来读?
  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他不但读正确、读通顺了,而且读的很有感觉。掌声送给他!
  师:谁愿意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遍?这有点难度,要不要练一练?
  生:不用!不用!
  (生读整首诗,读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时把“崖”读成“xiá”)
  师:不要着急,这个字是一个生字,读——
  生:(齐声纠正)“yá”。
  师:“云崖”,再读一遍!
  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他很努力地读好了,掌声也送给他!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
  (生齐读整首诗)
  师:不错!诗是读正确、读通顺了,不知道诗的意思大家明白了没有?(有部分学生举手)不着急,拿出笔来,我们再把这首诗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圈一圈、画一画,也可以和同桌交流。
  (生读诗交流,师巡回指导)
  师:我们交流一下。你读懂了哪些地方?哪些地方还需要大家的帮助?都可以说。
  生:我不知道“磅礴”是什么意思?
  师:谁愿意帮帮他?
  生:“磅礴”在这里指乌蒙山气势很雄伟,很高大。
  师:所以有一个词叫“气势磅礴”,你明白了吗?
  生:嗯。
  师:“逶迤”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逶迤”就是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师:对了,大家发现了没有,这两个词语都是形容——
  生:都是形容山的。
  师:谁能把三、四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先练一练。
  生:红军过了弯弯曲曲的五岭,又过了一条条小河……
  师:看来这里有点儿问题,我们先不着急,“腾细浪”、“走泥丸”这两个词有必要单独理解一下。谁知道“腾细浪”是什么意思?
  生:“腾细浪”就是翻腾着的小浪。
  师:谁能把第三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生:连绵不断的五岭,山路都是弯弯曲曲的,就好像是翻起来的小波浪。
  师:在谁的眼里?
  生:在红军的眼里。
  师:连绵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的眼里就像细小的波浪一样。下一句的意思你们应该明白了。
  生:乌蒙山是那么的高大、雄伟,可是在红军的眼里就像是脚下滚过的泥丸。
  师:就像是脚下滚过的泥丸那样——
  生:轻松自在。
  师:这两句诗的意思弄明白了,还有没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生:“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只”是什么意思呀?
  师:谁来帮她?
  生:“等闲”就是平平常常的意思。这句话连起来就是万水千山在红军眼里是非常平常的事。
  生:再高的山,再陡峭的路表面上看起来很艰难,但他们都挡不住红军坚强的意志。万水千山在红军的眼里只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事。
  师:真不错!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
  (大部分学生没有反应)
  师:老师再读这首诗的时候,第五、六句的“暖”和“寒”,老师想了好一阵子,也没有想明白,谁来帮帮我?
  (学生小声议论,举手者很少)
  师:能不能联系课前发的资料来谈谈。
  生:红军巧渡金沙江……(语塞)
  师:红军巧渡金沙江,取得了长征途中的一次胜利,红军的心情会——
  生:很高兴。
  师:金沙江水拍打着岩石,红军战士的心里——
  生:暖暖的。
  师:下一句呢?
  生:“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寒”字表达出了红军战士爬铁索时很困难。
  师:那根根铁索冒着寒气。
  (出示:泸定桥图片)
  生:哇……
  师:走上去,试试看,什么感觉?
  生:走在铁索上,看着脚下滚滚的江水,让人心里发寒。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
  师:是呀,让人心惊胆寒。最后两句诗的意思谁来说说?
  生:“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就是红军面对千里雪山,仍然很开心。因为他们走过好多的路,现在快要走完了。
  师:翻过岷山,胜利就在眼前,红军战士是多么的开心呀!
  生:过了岷山,他们就胜利了,个个喜笑颜开。
  师:你能不能读读这句诗。
  生: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我们理解了诗意,再来读读这首诗,一定有不一样的感觉。
  (生自由读)
  板块三:聚焦“难”,感受“远征之难”
  师:这究竟是一次怎样的长征呢?谁能用诗中的一个字来说一说?
  生:难。
  师:是呀,远征难呀!从诗中的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远征之难”?默读诗歌,圈圈画画有关的诗句,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生默读圈画,师巡回指导)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五岭逶迤”,那弯弯曲曲的山路很难走,走过去非常的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