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诗,无以言——《送元二使安西》教后思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话说:“不学诗,无以言。”没有诗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在我们这个忽略古文化传播的时代,古诗正随着一些时尚名词的诞生,而渐渐被人们所遗忘。庆幸的是,课改后的语文教材更注重了古诗词的教学,可见,读诗在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很重要。
  喜欢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叫儿子囫囵吞枣的背会了,是在春游的途中,因手上鲜嫩的柳枝,重点讲解的是那句“客舍青青柳色新”。而儿子却最终选择了对“劝君更尽一杯酒”的念念不忘,对他而言,喝酒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只许爷爷爸爸做而自己不可以做,所以,以后他兴奋地爬到人身上敬酒的时候,都要来这么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
  比较这两首耳熟能详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送元二使安西》:其作者都是唐代的;都属于送别诗;前者诗人送友人去的是一个繁华的地方——扬州,以目相送;后者诗人送友人去的是一个荒凉的地方——安西,以酒相送。鉴于此,我把《送元二使安西》的基调定在悲凉上。但很快自己就提出异议。也说不清是什么原因,就是觉得自己把握偏了——
  查阅大量资料后,我了解到当时唐朝非常强大,很多国家都想和唐朝建立友好关系,被派去出使的人,都以此为荣。这样,有了对文本外的解读后,就把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定为既兴奋又伤感,兴奋的是有为国家效力的机会,伤感的是要面临与家人、朋友的离别。
  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全部感情都倾注在一杯“酒”中。此时主客彼此可能有许多话要说,由于离别在即,心情复杂,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因而,饮酒便成了最好的交流感情的方式。离别饮酒,自不同于久别重逢那样的痛快酣畅,总不免有些苦涩的味道。但是这一斟一酌,情意却格外重。诗中“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即写出了主客依依惜别的心情。两人对饮,一杯又一杯,主人总觉得似未尽意,总是劝客人再饮一杯。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从课堂生成的实际效果来看,结尾处,还应当进行精心的修改。
  如果在结尾处,把那种离别的感情延续下来,进行升华,似乎更好!记得结束这堂课时,下课一个女孩对我说:“老师,现在我都想哭了。”是啊,那种不舍,那种依依惜别之情,不仅是在王维和元二,也在我和孩子们之间蔓延。
  不学诗,无以言。
  若是少了课标、考试的条条框框,真希望能像古代的私塾先生那样,讲经典,教诗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