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感悟系列之《匆匆》──架起心灵感通的桥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片段不知为何流泪?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写作者回首过去的岁月,忽然发现自己的八千多日子已经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于是顿生感慨。读完课文后:
师:同学们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这段写的是时间在无声无息、不知不觉中过去了。
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生1:我知道“头涔涔”是满头大汗的意思,“泪潸潸”是泪流满面的意思,但我不知道朱自清为何流泪?
生2:八千多日子都过去了,可他还没做出什么事,所以就很伤心。
生3:“溜去”,说明是不知不觉的,他现在突然发觉已经过去八千多日子,因此一时感到害怕、感到伤心。
(生1依然沉思,看得出,她对这样的回答并不满意。我感到现在还没有实现心灵的感通,于是继续引导:)
师:同学们曾经什么时候伤心?
生:受到委屈的时候;
生:失去心爱的东西的时候伤心。
生:被人欺负的时候
……
师:谁能根据资料简要介绍一下青年时代的朱自清是个怎样的人?
生:他是一个诚实上进、又很有思想的爱国青年。
师:对于这样一位积极上进的青年,突然发觉自己虚度了20多年,居然一事无成,那心情就好像你突然失去了最心爱的东西,怎么也找不到一样,怎能不伤心落泪呢?
这时请大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些学生真挚自然地读出了作者的感慨和伤心
二、教学感悟如何架起心灵感通的桥?
读懂《匆匆》难,读好《匆匆》更难。叶圣陶先生说:“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学习《匆匆》的关键是教师能否架起一座心灵感通的桥。这节课,由于架起了心灵感通的桥,学生感悟比较深刻,朗读时情感真挚自然。由此,我得到下列几点感悟:
(一)要指导学生潜海,自己首先要潜海。为了有效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老师必须首先入其境、悟其情、品其韵。然而,通过反复试读,我认为《匆匆》是小学阶段最难读的课文之一。开始,我认为学习这篇课文就是教育学生珍惜时间,所以读得形象亲切;后来我通过查阅资料,又体会到作者对逝去的时光感到彷徨和忧伤,所以读得缓慢而低沉;直到讲课的前一天才定下基调:还要读出作者的无奈、焦虑和不甘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心灵感触。如果没有老师在课前的品读鉴赏,就不可能在恰当的时机,采取恰当的方法,引导孩子们顺利抵达作者的心灵深处。
(二)联系背景,实现情感迁移。在教学片段中,在学生了解了朱自清其人的基础上,老师打了一个比方:“那心情就好像你突然失去了最心爱的东西,怎么也找不到一样。”这时朱自清的“泪潸潸”才与孩子们的“哭鼻子”相感通了。同样,在教学片段中,解决“为什么不能平?”的关键,是课前查阅的历史背景资料。
(三)适时范读,促使感情对接。由于学生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经历的差异,导致学生想到了说不出,悟到了读不好,是正常的。
如果注意了以上三个方面,我觉得就会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一座通灵的桥梁,学生的感悟与表达都能自然而成。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