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玉恒教学实录——《鼎湖山听泉》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好!
今天把大家请到这儿来上课,老师不一样了,环境也不同了,有那么多老师来听课,害不害怕?
生:不怕!
师:真不怕?但是我们今天要上的是苏教版的课文,这是第一个不熟悉;老师和环境不同,这是第二个不熟悉。
刚刚拿到教材,没有一点儿预习,这就要求我们上课更认真,能做到吗?
生:能!
师:认识我吗?知道我姓什么?
生:姓支。
师:你怎么知道的吗?
生:我们老师说的。
师:哪个支?
生:一支铅笔的支。
师:对了,举起手来,跟着我写一遍。(师板书)
看同学们挺严肃的,怎么没一点儿笑容呢?会不会笑?(生笑)
好!现在咱们就来笑一笑,我说一个词,同学们做动作。
“面带笑容”“开怀大笑”
生笑得不够开怀。
师:既然是开怀大笑,就应该放开胸怀地笑,加上动作,咱们再来一次,好不好?预备,开始!
师生开怀大笑,师的动作十分夸张。
师:再作一个笑,你们肯定不会。(生惊讶)冷笑!(生笑)皮笑肉不笑。
这两种笑都不是好人的笑,你们不会笑,说明你们都是好人!
在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回答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要是敢回答了,那这节课一定能上好。
1、上课上得开心了,敢不敢笑?
2、有话想说,举手了,可老师又没看见,敢不敢站起来就说?
3、觉得老师的课上得不好听,想睡觉了,敢不敢睡?
事物都是有两个方面的,你睡觉对我有好处,(生:啊?)你一睡觉,就等于是给了我一个信息。你想啊,你一睡觉,我就知道这样上课不行了,我得赶紧调整上课方式了。
那前面的趴下我看见了,收到了这个信号,可要是后面的趴下了,我看不见,那怎么办?
生:打呼噜!
师:对了,打呼噜!会不会打呼噜?(全班趴在桌上打呼噜)
师:好!想说,敢不敢说?想笑敢不敢笑?想睡,敢不敢睡?
第一课时
师:刚刚拿到课文,一起来读读课题。(齐读)第一个字就比较难写,跟着我一起写,一边数一数如果你刚好数了12画,那么这个字,你不仅会写了,而且连笔顺也记住了。
师板书,生数。
师:知道什么叫“鼎”吗?
生:就是古代人用的鼎。
师:有点儿意思,起码你知道是古代人用的。
生:是古代人用的烧饭用的锅。
生:一些庙里烧香用的,拿来祭祀用的。
生:冬天人家里用来取暖的。
师:同学们说得都有些道理。大家见过这个东西没有?(师板画“鼎”)上面半圆形,还有些花纹,下面有三个脚。这就是古代用来烹调,用来祭祀用的鼎。
今天我们要讲的并不是这个鼎,而是一个风景区:鼎湖山。(板书:湖山)知道在哪儿吗?看看课文。
生:在肇庆。
师:知道肇庆在哪儿吗?(板书:肇庆,教学“肇”)不过它古时候并不叫肇庆,而叫“端州”,古端州可不简单。它出产一样东西,叫端砚。文房四宝知道吗?
(师简介“宣纸”“湖笔”“徽墨”“端砚”)
不过作者可不是讲这个端砚,而是讲听泉。(板书:听泉)
听泉,可能会是在什么情况下听的呢?
生:……
师:嗯,都有可能。现在请同学们回答问题,我提问,你们通过读课题来回答。
在哪儿听泉?
在鼎湖山干什么?
在鼎湖山听什么?
生分别朗读回答,但没有突出。
师:这样读还不行,没有语感,看老师的手势再回答,读。
师做手势,高低起伏,生读得明显进步了。
师:这样读虽然夸张了一点儿,但这却是训练语感的好方法。
同学们刚拿到课文,肯定对课文不熟悉,一定很想读一读了。现在我们就来读一读课文,朗读时要大声一点儿。
生自由读课文。
师:现在,我要请你起来说话了,在说话前,请你再读一遍课文。读了以后,我不提问,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当然,你不能说:中午请你到我们家吃饺子吧!(生笑)而是要说说你读了课文后,有什么感觉,有什么心得,或有什么体会。如果你有什么问题,有什么疑难,也可以站起来问。
你想不想站起来说得好?那就再读一遍课文。
不过这次你可不要再从头到尾读了,刚才你已经读过一遍课文了,应该有个印象了,对哪一段最感兴趣,就读哪一段。抓重点读,然后说说你的感觉。不过提问可以就全文提。
生读。
师(巡视):静静地,慢慢地,一边读,一过思考,给你五分钟时间。
其实像这种读法,你应该拿一支笔,想说什么,作个标记,想问什么,作个标记,一边读,一边思考,这叫不动笔墨不读书。
你要觉得需要跟周围的同学商量商量,交流一下,也可以。
五分钟后。
师:我了解一下情况。哪些同学觉得你有话说的,举手。说什么都行。
生:作者在清晨听到了各种各样的泉声,有轻柔的,有清脆的,有厚重回响的,有雄浑磅礴的。(师正音:磅礴),这样泉声真动听啊。
生:我在细读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生:我认为XX在回答问题时……
师:不是回答问题,是在发表看法,见解。
生:我认为XX在发表看法时说的那一段是个总分段。
师:怎么总的?又是怎么分的?
生:先总说听到了各钟不同的泉声,再分说有哪些不同的泉声。
师:那又是怎么总的呢?
生:不是总分总,是总分!
师(面向全体学生)有没有再总的?仔细看看书。
生(笑笑):有!
师:不错,有些同学看出内容了,有些同学连结构也看出来了,真不简单!
生:我有问题,为什么泉声忽清忽浊的?(1)
师: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把你的问题写到黑板上去。
你听上课铃声,清脆的笛声,那些都是清脆的。哪些是浊的呢?
生:……
生:我觉得最后一个自然写得真是太好了!太美了!
师:哦,你觉得太美了?那你就来美美地读一读。
生读。读得还不错。
师:他读得美不美?
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超过他。(齐读)
(对这个学生):你再来读一读,超过大家!挺起胸,直起腰!这样读起来就有气势,不然人家还以为你要向人屈服呢(生笑,读)
你觉得太美了,那你来说说你的体会。
生:我觉得作者最后说这清泉都仿佛汩汩地流进了他的心田,那感觉特别好!
师:哦,这说明作者仔细聆听了,所以才有这样的感觉。(板书:聆听。词语教学)
生:我觉得这儿说……(第四节中的分述部分)特别美,都用西洋乐器作比呢。
师:不过我得提醒一下了,这儿还有一样是中国民乐呢!
生:哦,琵琶。
师:对了,琵琶!你有没有办法把它们全改成中国民乐?
生:有!
师:好!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得一下请你读读你改了的句子。
生:为什么作者说“仿佛汩汩地流进我的心田”?
师:是啊,为什么会这样呢?把你的问题也写到黑板上。(2)
生:我想问作者为什么不发出感叹?
师:那你能不能来感叹一下?写一段感叹,等一下读出来给大家听听。
生:中国民乐都是清脆的,我觉得刚才那个同学说用中国民乐作比,而不用西洋乐器,就不会有那么大的气势了。
师:哦,你是觉得咱们中国民乐没那么大气势呀,我告诉你,其实我们中国民乐也有气势磅礴的。不信,你等着。(对要改写句子的学生)你可得想出气势磅礴的中国民乐哦。
师:抬头,问题聊到这儿。
课文你们已经研究了两次,对于这样的课文,你觉得有什么方法来学最好?
生各抒己见:抓重点读;按顺序读;先分段,再抓重点读;先概括段意(师问:我们不去概括,心里明白了,行不行?)缓慢地读(师问:为什么要这样?点拨不能太慢。)
师:刚才有个同学提到了读,我非常高兴,像这样的课文,确实应该好好读,有感情地读。
下面我还得请你们读,你最喜欢哪一段,你就好好读,使劲读,有感情地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将相和》练习设计之一
下一篇:《将相和》历史背景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