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流的歌》教学设计之三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思路综述】
  本设计用多媒体动画引导入境,力求通过对语言的品读赏析,让学生感知童话语言形象生动的特点,感知作品所塑造的形象,进而在表演中悟出本文的主题思想,并感知童话这种文学样式。

  【教学简说】
  一、课前准备
  ⒈学生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熟悉教材内容。
  ⒉教师制作4幅多媒体动画(配音乐):淙淙流淌的小溪、奔流不息的小河、滔滔不绝的大江、波涛汹涌的大海。

  二、教学过程
  1.感知。
  (1)形象感知。
  播放多媒体动画,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
  (2)分组品读。
  ①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要求分别细致地阅读课文的4个部分,从中找出最能体现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的特征的词各一个。
  ②再读课文,看看各有哪些词语体现了这一特征,在下面画上横线。
  ③细细品味这些词语,然后联系各部分内容,明确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各自的歌声特点、力量表现,看看它们碰到了哪些劝阻者及应对情况。
  (3)制表整理。
  将品读赏析的结果加以整理。参照课后习题(可补充“特征”一栏)制成表格。
  2.再现。
  各组举荐朗读能力较强、表现力强的学生,到台前表演各自品读过的片段(配以多媒体动画作为背景)。
  方法:一名学生在台下朗读叙述性文字,一名学生在台上表演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一名学生在台前表演劝阻者。
  3.整合。
  由分析课题入手,师生互动,共同归纳出课文的主题思想。
  (1)课文为什么以“小溪流的歌”为题,而不以“小河的歌”、“大江的歌”或“大海的歌”为题?
  (2)“小溪流的歌”是一首怎样的歌?
  4.练习。
  (1)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看看哪些词句特别有表现力。
  (2)保持语言风格不变,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写出小溪流成长为海洋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