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安仁》十分钟片段教学反思

鄂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感受诗中两小童的淘气、可爱、顽皮。
  教学重点与难点:从诗句中寻找并体会两小童的淘气、可爱、顽皮,指导朗读。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课时:十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准备好了吗?开始上课!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舟过安仁》,请同学们打开书23页。(生开书,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师:首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节奏。呆会看有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诗中所描述的事情用简短的几句话说成一个故事吗?开始。
    (故事大意:诗人杨万里坐着船经过安仁的时候看见河中有两个孩子坐在一条小船上,收了竹竿和船桨,撑着一把伞,在干什么呢?原来不是用来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借着风的力量使小船前进。)
    生自由读古诗,并汇报
    师:读了古诗,又听了刚刚这位同学说的故事,那诗中描写的是两个怎样的小孩呢?你能有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吗?(调皮、可爱、淘气)
    学生说,师板书。
  三、文本解读
  师:那诗中又有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孩子的淘气、顽皮呢?你能从四句诗中找到吗?
  1、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驶风。
  师:你读读,并追问:能说说你的理解吗?为什么这两句可以看出他的淘气与顽皮呢?
  预设:为什么没雨也要张伞呢?(想借着风的力量让船前进)
  那船到底动了吗?引出“怪生”。
  是呀,作者杨万里看了好半天,都没有弄明白为什么这两个孩子无雨却张伞,直到看见小船移动了,才真正弄明白原因——不是遮头是使风。
  想象一下,两个孩子就这样撑着伞坐在船里,借着风的力量在河里飘荡,你认为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惬意、舒服、好玩)你们有过这样的体验吗?想试吗?
  师总结:是呀,我也想去试试,听你们这么一理解,老师还真觉得这两个孩子是挺淘气、顽皮的。那谁再来试着读一读呢?(1---2个,师评价)
  来我们一起试试,感受感受这两个孩子的顽皮与淘气!
  过渡:嗯,挺不错!可读完了后两句,有谁也能从前两句中找到描写孩子淘气、顽皮的地方吗?
  2、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师:来,你先说。先读一读这两句。说说你的理解。
  预设:同学们,这渔船平时都是谁在使用呀?(渔夫、大人们)对呀,平时渔夫或大人们捕鱼时才用的,可为什么今天这船上没有大人却是两个孩子呢?他们又是怎样偷偷地到船上去的呢?想象一下。
  生自由说,老师引导即可!
  师总结:是呀,说不定就是哪天中午,两个小家伙,向你们一样不想睡午觉,于是趁着大人们睡着了就偷偷地溜出来,想感受一下划船的乐趣,真是淘气的孩子!
  来,淘气的男孩子我们一起读读第一句。女孩子也试试
  师过渡:这两个淘气的家伙到了船上并没有划船,而是坐着,还将撑船的竹竿和船桨都收了起来,这又是为什么呢?(引导:看图)
  看看那竹篙,干什么用的?长吗?你估计多长?重吗?多重?是呀,每撑一次篙都得用力伸到水底才能让船前进,每摇一次桨都得使出浑身力气,小孩子又怎么有这样大的力气呢?所以他们就只能——读第二句:收篙停棹坐船中。
  现在你们明白是了吗?其实刚刚同学们所说的使风只是后面两个顽皮的孩子自己想出的花样,其实他们是划不动那船呀。来,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两个孩子的贪玩、淘气。——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师小结:是呀,两个孩子贪玩,想划船可又没有足够的力气撑篙,摇桨,于是就坐在船中,脑袋瓜子一转于是也就有了诗中的后两句,一起读: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驶风。
  四、总结
  师最后总结:同学们,短短的四句诗,28个字,却将两个顽皮、淘气的孩子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真是了不起。最后让我们再一次通过朗读来真正体会诗人笔下孩子的淘气与顽皮。

  教学反思:
  选择古诗就是想尝试一回古诗的十分钟教学到底该怎么上。初次读时只感觉诗很平淡,只觉得后两句能很好地体现孩子的顽皮、淘气。可前两句有什么用呢?这是我想探寻的,其实前两句也体现了孩子的顽皮与淘气,这是很多学生、甚至老师都没有挖掘到的,我认为:前两句比后两句更有趣,内容更丰富。可是教学中,四句诗一起讲,于是分散了一部分的时间,其实如果再上,我一定会只选择前两句进行分析,还要分析得更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将故诗句中的空白补充得更饱满,学生也会理解得更透彻。
  其实十分钟片段教学很有意思,很能看出一位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巧妙的构思,新颖的突破点,实在的分析都是我们应该注意的,相信一次次地磨练,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们会成长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