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芦笛声声,引导理解课文

鄂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爷爷的芦笛》是一篇短篇小说,写强强到海边看爷爷,并独自在爷爷的小闸屋过夜的情景,告诉人们,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就得让孩子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4段,第一段写强强对爷爷小闸屋的想象,特别提到的是爷爷那悠扬婉转的芦笛,他对小强强有着特别大的吸引力;第二段写强强来到爷爷的小闸屋,并拉着爷爷做了一支芦笛,笛声悠扬,吸引了许多的海鸟;第三段写强强在爷爷的小闸屋里过夜,狂风巨浪袭击了小闸屋。

  第四段写强强经受了考验,懂得了爷爷的“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的道理。在这一段中有一次写到爷爷的芦笛声,芦笛声声,给了强强勇气。

  课文重点是三、四段,描写自然环境和强强心理活动的语言很精彩。需要引导学生认真朗读、细细品味,并熟练背诵,增加语言积累;而联系课文和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的道理是本文又一个教学的重点。

  在分析教材时,我发现,课文中三次提到“爷爷的芦笛”,而课文的题目也是“爷爷的芦笛”。因此,我觉得,以“爷爷的芦笛”为切入点,抓住“爷爷的芦笛”,步步深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应该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设计这样几个问题,切入课文:课文以“爷爷的芦笛”为题目,那么在课文中几次提到了“爷爷的芦笛”?分别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爷爷的芦笛的?学生带者这样的问题去读课文,去思考,讨论交流。在初读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后,我又抓住三次“爷爷的芦笛”,分别引导学生去品读课文。

  (一)“一张普普通通的苇叶,经爷爷三折两卷,就成了一支芦笛。吹奏起来,曲调是那样婉转悠扬,还带着一股浓浓的海腥味……”这是课文中第一次提到爷爷的芦笛。学生认真读后,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抓住“三折两卷”、“婉转悠扬”感受爷爷生活在大海边,与大海有着深厚的情感,悠扬的笛声里充满着爷爷对生活的热爱。而这悠扬的笛声同样也深深地吸引着小强强,让他对大海,对海边生活充满着向往。

  (二)“爷爷折下一片苇叶,做了一支芦笛。清脆的笛音传得很远,招引来好些海鸟,在大海边飞来飞去。”。这是课文中第二次提到“爷爷的芦笛”。朗读这句,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笛声是非常的优美?从这优美的笛声中,你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感受大海是美丽的,海边的生活是充满乐趣的,爷爷的笛声里,也充满着对大海的热爱。

  (三)“不知过了多久,朦胧中,他仿佛听到,在逐渐平息下来的风涛声里夹杂着一种奇特的声响。”这是课文中第三次提到“爷爷的芦笛”。引导思考,这是强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听到的,这笛声里包含着怎样特别的情感?这笛声带给小强强什么?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讨论,引导学生感受爷爷的笛声里充分体现着爷爷坚强的性格和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慈爱的亲情,笛声给了强强以激励和鼓舞,让经历了一夜风暴的小强强变的更加勇敢坚强了。

  在充分感受“爷爷的笛声”里所蕴含着的特别意义后,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课文结尾那点明中心的话――“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通过对“爷爷的笛声”的反复朗读,品味,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