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一样的语言 火一般的热情

鄂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一、站在读者的角度看特色
  1、感悟文本
  《井冈翠竹》是长春版教材六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对井冈翠竹的描写与歌颂,表达了对英雄井冈山人民的崇敬之情。
  全文通过诗一样的语言,围绕“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这一主线,写了井冈翠竹在革命斗争时期与井冈山军民的关系,和井冈翠竹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出的革命精神,继而讴歌井冈山人民所表现出的革命主义精神。
  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具有浓郁的色彩和强烈的画面感。文中感情饱满激越,或讲述,或怀念,或赞颂,描写、记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并用,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极具特点。
  2、了解作者
  袁鹰,原名田钟洛,1924年生,江苏淮安县人。40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以散文影响最大。出版散文集有《第一个火花》、《红河南北》、《第十个春天》、《风帆》、《悲欢》、《天涯》、《运行》、《京华小品》以及《袁鹰散文选》等。袁鹰散文题材广泛,他的散文语言平淡老辣、寓意较深,且有历史纵深感。文章感情激越,思想深邃,作品中描述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都反映了社会的人情风貌,跳动着时代脉博。在艺术方面,他善于以抒情、议论的手法和排句、叠句的形式渲染气氛,突出主题,使得作品诗意盎然。他的散文深含着诗的因子,具有诗的联想、诗的意境、诗的语言,充溢着诗情画意。他的不少作品,特别是适合青少年阅读的诗歌散文,如《青山翠竹》(选入课本时改为《井冈翠竹》)、《小站》、《渡口》、《白杨》等,都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广为流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小读者。
  1960年,袁鹰以发表《井冈山记》一组抒情散文蜚声文坛。《井冈翠竹》是其中的一节。那时作者有幸访问了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在《井冈山记》里,他仅写了四样富有典型意义的东西:“茨坪灯火”“红军路”“青山翠竹”“风雨狮子岩”。全文采用了类似组诗的结构,四个组成部分分别从斗争历史、革命文物、建设成果和人民风貌等不同角度,描绘了旧貌换新颜的井冈山。
  二、站在编者的角度明地位
  《井冈翠竹》是长春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板块“革命岁月”中的第一篇课文。本版块由《井冈翠竹》《延安,我把你追寻》《七律.到韶山》三篇课文构成。井冈山、韶山、延安三个革命圣地见证了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在艰苦斗争的岁月里,星星之火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本组课文以散文诗歌为载体,歌颂了优良的革命传统和乐观的革命精神。坚贞不屈、挺拔青翠的井冈翠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构成了一幅中国革命的历史画卷。
  学习本组课文,一是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及不同的文体感受作品的风格与特色;二是希望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调查、比较,真正走进革命年代,继承革命传统及坚强、乐观的革命精神。
  本文作为“革命岁月”主题的第一篇课文,其目的有二:一是使学生感受井冈翠竹所表现出的革命精神,并了解井冈翠竹在革命斗争时期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作用;二是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记叙、议论、抒情等情感表达方法,并积累语言。从学习方法上,本文需要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加深理解,使学生学习到又一种理解文章的方法。
  三、站在教师的角度挖文本
  1、表达方式灵活多样
  文章是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作为当代著名散文家,作者随着感情的发展,灵活的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将自己由回忆到议论再到赞颂这一思想感情变化表达的淋漓尽致。课文先在第1、2自然段以生动的描写写了井冈翠竹的“神采”;接着在第3至9自然段以记叙的方式写了井冈翠竹在革命时期的“神勇”;最后在第10至13自然段写了井冈翠竹在建设时期所表现出的奉献“精神”,记叙、议论、抒情并用,成就了一篇精彩的抒情散文
  2、修辞手法灵活多样
  本篇课文语言生动形象,作者运用排比、比喻、拟人、顶针等多种修辞手法,描写了井冈翠竹的特点。如:“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这句话将修直挺拔的竹子比喻成山头的岗哨和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恰如其分的表现了井冈翠竹的革命风采。再如:“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这句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井冈翠竹坚贞不屈的性格,表达出作者对井冈翠竹的敬佩之情。还有“这些青翠的竹子,沿着细长的滑道,穿云钻雾,呼啸而来。他们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流进赣江,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征途。”采用了生动的拟人修辞,表现了新时期翠竹的奉献精神。
  3、象征手法深刻传情。
  坚贞不屈、挺拔青翠的井冈翠竹,过去曾为革命建立功勋,是英雄的井冈山的象征,是井冈山人民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体现。文章表面上是赞美井冈翠竹,实则歌颂英雄的井冈山人民及井冈山人民所具有的坚贞不屈,无私奉献的精神。
  综上所述,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合作等方式体会本文的语言,初步领悟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议论等不同的表达方式。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时代背景感受井冈翠竹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结合时代背景感受井冈翠竹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的语言,初步领悟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议论等不同的表达方式。
  四、站在学生的角度定策略
  策略一:查找资料,理解象征的深意。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学生已进入更高一层次的语文学习,理解文章中所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深层次的内涵。这就需要学生学会通过查找资料的方法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或作者的写作特点、生活经历等来理解文章内涵。而这篇文章就是一个很好的教给学生这种方法的范本。课前可以通过预习的方式布置学生查找资料,并结合课后“拓展与运用”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和描写那段革命岁月的诗词,亲身走进那段革命岁月,置身于血雨腥风,前赴后继的革命斗争之中,进而理解作者文中所表现的井冈翠竹所象征的坚贞不屈,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作者写作时心中涌动的那股红色激情。
  策略二:静心潜读,学会勾画与批注。
  不动笔墨不读书。一边默读,一边思考,一边勾画批注,这是最扎实有效的读书方法。课上,让学生以这样一种方式,记下自己的疑问,画出精彩语句,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的思考、对话就此开始。结合课后思考题:作者为什么说“天下竹子数不清,井冈山竹子头一名”呢?相信学生在语文本的“亲密接触”中自会找到答案。
  策略三:小组合作、交流,发现词句的精妙
  组内同学结对交流所做的勾画和批注,包括互相检测字、词及基础知识;交流自己的认识,互相帮助解决疑难。此环节,教师可以投影或小黑板出示文中的重点句子:读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与同学进行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等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上了一个台阶。从而落实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策略四:投入朗读,体会表达的灵动
  本篇课文的表达方法非常丰富,如第二自然段的描写,第五自然段的记叙,第八自然段的抒情、议论等,在朗读的时候应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注意语气、语速、语感的区别,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且,通过朗读训练,提高学生朗读抒情散文的能力,并使学生收到井冈山人民革命精神的感染与熏陶,体会到作者是在用语言文字灵活的表达心中的情感
  策略五:课外拓展,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可向学生推荐袁鹰的《第一个火花》、《红河南北》、《第十个春天》等作品,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体会并学习袁鹰的写作风格和特点,将学生引向更加广阔的文学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