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鄂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一、单元印象:

  艺术是永恒的,艺术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优秀的艺术作品,超越时空,跨越国界,散发着恒久的魅力,拨动着一代代人的心弦。读了这一单元的三篇课文后我思绪万分,一次又一次被感动着:在《二泉映月》这篇课文中我为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阿炳的坎坷经历而潸然泪下,更让我感动的是这样悲惨的遭遇也不能泯灭阿炳对艺术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精神是何其的可贵啊!在读完《清明上河图》后我又被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绝世才华所折服,“作者巧妙地利用鸟瞰的构图方式,将浩大繁复的场面妥帖地置于长不过两丈、高不过一尺的画面上。全图共画人物五百五十余个,各种牲畜五六十匹……。无论是状物还是画人,笔笔精到,一丝不苟,达到了生动准确、惟妙惟肖的境界。”在《魅力》这篇课文中我再一次被卡佳这样一位具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天真无邪的小女孩感动,同时也真正感受到了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教材分析:

  《二泉映月》一文记叙了民间艺术家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经过以及他倾注的情感,让我们在享受艺术魅力的同时获得人生的启示。《清明上河图》是一篇说明文,以解说的方式,按照画卷的结构和观察顺序,介绍了画卷的三部分内容,高度概括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表达了对画家概括生活、提炼素材的非凡才能和高超绘画技艺的无比敬佩之情。《魅力》则是一篇小说,描写了卡佳第一次随父亲上剧院看由文学名著《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戏剧整个过程心情的变化,通过刻画卡佳这一具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天真无邪的女孩形象,从侧面反映了《汤姆叔叔的小屋》这一不朽名著的艺术魅力。本单元的诗词诵读紧扣单元主题,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一诗,同样展示了艺术的魅力,诗中依据画面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色:一片竹林、三两支桃花,一条江,几只鸭子,满岸的蒌蒿,刚刚破土的芦芽,一派早春欣欣向荣的景象。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语文乐园中的第一题,让学生读三组形容艺术形象、声音效果、艺术感觉的词语,想想什么情况下会用到这些词语,以此来了解和学习运用这些词语。

  本组三篇课文展现了不同门类的艺术作品的魅力,《二泉映月》展现了音乐艺术,《清明上河图》展现了美术艺术而《魅力》展现了文学作品和戏剧作品相结合的艺术。

  三、教学建议:

  1、课前一定要让学生充分的预习,布置并组织学生搜集有关作品、作者的资料和信息,有条件的可以找来这些艺术作品事先聆听《二泉映月》、欣赏《清明上河图》或阅读《汤姆叔叔的小屋》片段,初步感知其内容和形式,为体会艺术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所表现的人物情感奠定基础。同时还要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解生字词,了解课文的内容。

  2、立足教材,强化文本意识。本组课文中语言十分生动、准确、形象,只有读才能使学生充分的接触文本,获得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课堂上,要抓住课文描写艺术作品鲜活的形象和丰富的感情的词句,体会艺术作品蕴涵的无穷魅力。课文中大量的精彩语言材料,是极其丰富的语言学习资源,教师要引领学生去品读感悟。如在教学《二泉映月》中在引导学生了解阿炳的坎坷身世时就要紧紧抓住文本中“双目失明”“卖艺度日”这两个词。这两个词,高度浓缩了阿炳备受疾病折磨、贫困艰难的一生。“泯灭不了”“向往”、“希望”等词语则高度概括了阿炳与命运抗争、追求理想的精神。《清明上河图》中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描绘《清明上河图》中的景象。如:“屋宇错落”“古柳参差”“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等,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结合具体的句子来理解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凝练。《魅力》这一课中教学第一部分讲演出前卡佳焦急不安的心情时,可以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词语如“第一次”“打早上起”“好不容易等到晚上六点钟”“在开演前一个小时便出发”“第一个走进剧场大厅”,一连串点明时剪得词语,表现了卡佳等待演出的迫切。正是因为是“第一次”才会有在家里“踱来踱去”的举止,在头上别“大红花”的装束,才有“庄重”、“严肃”、“焦急”、“怯生生”的神情和看似杞人忧天的多余的“语言”。这里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课文。要紧紧把握好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切不可将《二泉映月》上成音乐欣赏课,也不可把《清明上河图》上成美术鉴赏课。

  3、学习作者对艺术作品生动描绘的方法,在背诵、摘抄精彩语句的过程中,丰富语言库存,提高语感,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受、鉴赏和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热爱、敬重、走进世界经典艺术的美好情怀。如在教学《二泉映月》时第五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这一段教学的要求我们可以设计为,背诵本自然段,同时使学生了解到本段是用文字的形式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优美旋律,介绍了其中的内容和意境,学习体会这种写法——“琴声”与“心声”交替出现。那么在教学时首先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知乐曲,再带领学生随着乐曲的播放来逐步将朗读推向高潮。然后教师可以用提示重点词语的方法,引导学生来背诵“这似乎是阿炳在……在……在……”、“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抒发了……”、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等。在这里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充分的多种形式的朗读,将背诵的指导无痕的渗透在精读课文的过程中。使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还达到了背诵的目的。

  4、及时补白,合理延伸

  《语文新课标》要求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有时我们适当的拓展一些教材外的内容,不仅可以增加学生获取的信息量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我们深入的理解课文。

  如:在教学《二泉映月》最后一部分介绍此曲的地位是可适当补白:《二泉映月》这一首中国民间的二胡曲,世界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听了后感动得热泪盈眶,呢喃地说:“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法国总统密特朗一生钟爱此曲。1985年,此曲在美国被灌成唱片,并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国乐曲中名列榜首。

  在教学《清明上河图》开始的时候可以这样设计导语:有这样一幅画卷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被誉为研究宋代历史的百科全书。这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那么这幅图上到底画了些什么?有些什么特点呢?

  《魅力》这篇课文在谈《汤姆叔叔的小屋》这篇文学作品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能让一个小女孩如此沉醉时可及时介绍:斯陀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第一部翻译成中文的小说,是被哈福大学113位教授推荐的最有影响力的书,是文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胜利。只要你走进去了,你就会切身感受到他的魅力。愿经典的文学作品照亮我们的精神的殿堂。

  本次习作选取了我国著名的漫画家丰子恺先生的一幅题为《生机》的漫画,这幅图虽构图简单却含意深刻,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为了打开学生的思路教师可以尝试设计这样的提示语:一株小草是怎样来到这个砖缝中的呢?它如何在砖缝中求生存的呢?它还没有冒头的时候,当它还处在黑暗中的时候,它能听到什么呢?自然界的更替变化、燕子的呢喃、地面上一个生机勃勃热闹的世界,为了努力探出头来,它又经历了怎样艰难的生长呢?或许有无情的风雨,或许有行人的脚步,或许有小动物的啄咬和精神上的嘲弄,可能营养不良,可能缺少阳光的爱抚,雨水滋润,缺少同伴的孤独……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漫画左上角的一只蜻蜓,想象蜻蜓和小草的对话,它们会说些什么呢?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得更加具体。对于小草艰难的生长过程可以结合《竹石》和《题画兰》中竹子和兰花的生存环境来生发想象,创设情境打开学生的思路。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我的小桃树》中描写小桃树在风雨中千百次的俯下身子,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的情境,学习作者的生动具体的描写方法。写自己感受的时候启发学生可以用一些名言警句来总结,如冰心的一首小诗就能很好的阐释这则漫画:“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5、整体把握教材,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众所周知,人教版无论是新、旧版本,六年级下学期一直是安排的六个单元的课文,便于毕业整理复习。可是本册教材依然安排的是八个单元,目的是要淡化小学毕业升学考试。这样就给我们这些一线的教师提出了挑战,如何整合教材的资源,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成为我们当前必须研究的课题。在此方面我也有些大胆的设想,供老师们参考。主要思路是将语文乐园的内容整合到三篇课文的学习中去。语文乐园第一题节选了三组词语:第一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呼之欲出是形容艺术形象的,可放在《清明上河图》中教学“栩栩如生”这个词时进行渗透;第二组的铮铮作响、余音袅袅、响彻云霄侧重于描写声音效果,可以在《魅力》教学中讲解“铮铮作响”时相机进行。第三组的动人心弦、如痴如醉、感人肺腑这一组词语同样的可以穿插到《二泉映月》的教学中去。第二题比较句子的区别是节选自《清明上河图》中的一段话,在教学这一课时就可以出示这两句话,让同学们对比朗读说说自己的看法,了解生动、具体的描写的重要性。第三题的读一读,记一记,可以放在早读或托管的时间进行,至于第四题的读一读,兼任本班写字教学的语文老师完全可以整合到写字课中去。这样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本单元至少可以节约出两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