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教学反思之二

鄂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今年暑假,去实地领略一下壶口瀑布的壮观。那汹涌而下的黄河水,那近乎轰鸣的巨响,让我至今难以忘怀。试图在课堂上把这种震撼传递给学生,在上这一课之前,收集了相关的地形图、瀑布照片及录影资料等。期待第二课时的激情与陶醉!
  然而,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让这最美的一课,上得很是狼狈:
  首先,在学生研读课文之前,没有把课文的各部分分到各小组,于是,在进行交流时,就出现了第三自然段没有人研读,没有人交流的局面,冷场!于是把交流放下,再次给时间给学生研读课文,等到再来研读的时候,这一节课已经过半,交流读书心得不得已拖至第三课时,感觉把一完美的画面撕成了两半!其次,这篇课文第三、四、五、七自然段描写了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色,而第六自然段和第八自然段写的是作者在壶口的感受,在进行交流时,我引导学生把这两个部分分开来说,开始是觉得这样线索清晰一些,但是在课堂中却感到这有一种琴瑟分离的无奈。再次,第八自然段,第九自然段写到了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给予炎黄子孙的精神力量,这个部分学生因为没有背景知识,他们的认识无法深入,而我的介入,则显得很生硬。“屋漏偏逢连夜雨”,语言文字研读完了之后,想用图片和自己拍摄的录像再来掀起一个小高潮,让学生亲身感受这壮观之后能激情朗读,这时,停电了……
  前段日子,放手让学生去体会、去感受、去质疑、去辨析,感觉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发展也实实在在的,可是遇到有深度的课文,这样的方式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因为比教学,教学进度进行了调整,我已经上完了第六单元的课文。第六单元的《生态金字塔》也是一篇容量非常大的课文,学生在进行研读时,视野放得很开阔,虽然觉得这是好事,但是学生发言时涉及课文内容比较少,预定的教学目单纯靠学生的感悟交流根本无法完成。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是不是应该根据课文的难易程度来确定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