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本,扎实训练——《中国的花》评课

鄂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11月2号,我一早急匆匆赶到城关五小,参加刘特工作室活动。踏进校园,耳朵里传来“铛、铛、铛……”的铃声,心里就说不好,停电了,今天的研讨课看样子用不了课件。果然,今天执教的刘春琴老师和张霞老师分别展现了两节原生态的常态课。两位老师有着丰厚的教学功底,在不能用课件的情况下,上出了精彩,充分展现了教师丰富的教学智慧。下面我就刘春琴老师执教的《中国的花》谈谈我的收获。
  《中国的花》是一篇散文,那么教学中就应该遵循这样一条诗意对话的逻辑链条:由实物的各种中国花孕育出中国的优秀品质之花,最后凝固为精神之花和生命之花。今天这节课刘老师在教学中就是遵循这样的思路,完成了中国花由物态的花向精神形态的一次生命形态的转型。“立足文本进行语言实践,扎扎实实的文字训练”,是本节课的最大特点。具体体现在:
  一、以读为主线,让学生“感知→感受→感悟”。
  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言语实际活动是语文课的基本任务。刘老师在执教本课时,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经历一个由“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整节课,教师都围绕着语言文字品读、感悟、朗读。感知读,围绕花的物态美,读出了“形”,让学生在头脑中唤起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形象;感悟读,品读语言文字蕴含的情感,读出了“情”;感悟读,围绕语言文字所包含的精髓,花的精神美,读出“神”。
  二、自主合作,让学生“参与→开放→生成”
  《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语文学习。为此,教师营造一个能够让每个学生都愿积极参与,都能自主选择的开放的融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由而充分的学习活动中生成智慧,生成能力,提高素质,是很重要的。这节课,教师在让每个学生充分自读自悟、小组研讨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发言,课堂精彩生成。特别是重点部分的学习,体现了由扶到放的过程:1、整体感知文本这一部分内容由一个大的问题统领起来,“中国人为什么最喜欢梅花和牡丹呢?让学生对中国花有整体印象。2、而后教师重点指导指导第二节:a找原因,理解喜爱的原因(中国的特产吉祥的象征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品格)b深研读,理解品格(由物态的梅花向精神的梅花)c升华朗读。3、“授之以渔”:赏牡丹,说感受;读故事,分析品格;引读两个“更”部分。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对课堂主题有一个清晰的认知、理解和体验的过程,并形成方法。
  三、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平等有序。
  这节课,刘老师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关注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体验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潜力,整节课显得那么和谐,那么流畅,那么精彩。
  四、板书设计有效,与学生的学习感悟过程紧紧相连。
  板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文字符号、绘图、列表等手段,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行为。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板书可以帮助学生把握重点、理清思路,使学生能够做到“过目不忘”。刘老师在这节课的板书设计,与学习内容、学习过程环环相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由于停电课件不能用,教学预设打乱,所以在教学时间不充分的前提下,对牡丹部分的学习有些匆忙。

  相关链接:《中国的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中国的花》第一课时说课设计之一
       扎实训练 入情入境——评刘春琴老师执教的《中国的花》
   
上一篇:扎实训练 入情入境     下一篇:中国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