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借箭》教学设计之一

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6、“孔明叫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为什么?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
    可见,诸葛亮方方面面考虑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安排巧妙,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生齐答:神。)妙不妙?(生齐答:妙。)
   7、什么时候曹操才知道上当了?出示:“待至日高雾散……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
    看来诸葛亮也早已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
    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生读)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三)学生理解以上内容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突破难点:“借箭起因”(1—2节)。
     学习方法:分角色朗读,其他学生做人物心理分析。
     周瑜:表面客气设下圈套→步步相逼话里藏刀→置人死地而后快。
     诸葛亮:表面糊涂早已察觉→立下军令状胸有成竹→置于死地而后生。
  (四)出示讨论: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提示后讨论交流)
    生:我觉得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生: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
    生: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
    教师提示:根本区别在于,提到箭,周瑜想到的是什么,诸葛亮想到的是什么?由此你觉得两个人的真正差距是什么?
  (五)孔明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1、(①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②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满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③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2、请同学们自己组织语言,练习复述课文。
   3、题目“孔明借箭”,箭是借来的吗?题目说“孔明借箭”合适吗?为什么?
   4、出示后人借这件事赞美诸葛亮的一首小诗:
     一夜浓雾满长江,
     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
     孔明今日伏周郎。
     这首诗是后人用来赞扬诸葛亮的智慧的。引导学生齐读、背诵;同时指出:这首小诗精炼地概括了草船借箭的经过,其中的“骤雨飞蝗”用来比喻曹军射来那么多的箭。要求学生课后把这首诗抄下来,背熟。
  三、课外延伸。
   1、你还知道《三国演义》的那些历史故事?选择周瑜、鲁肃、曹操三个人物中的一个,谈谈自己的看法。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三国演义》。
  四、布置作业:
   1、继续分角色朗读课文并练习复述课文。
   2、继续阅读课外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