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对话 深层体悟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最近,有幸听到陈建先老师执教的《郑成功》一课,不禁深受启发。课上,陈老师注意整合三维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情引领学生入情入境体悟文本浓浓的情感,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郑成功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特别在引导学生展开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围绕整体促进学生深层体悟上陈老师颇具匠心,笔者以为,主要的启示有以下四点:

  一、立足自读自悟,巧引善点
  阅读是一种对话,是学生的自主建构,阅读过程主要依赖于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要使这个过程变得有效,教师首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自读自悟,给学生充足的读悟的时间和空间,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扮演好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在学生阅读的动态过程中,教师要能敏锐地抓住课堂生成点,巧妙地进行引导点拨等,使学生的读悟不断深入。这堂课,一个突出的印象就是:陈老师先后组织学生多次自读,或自由朗读,或快速浏览,或让学生“有根据”地细读,学生自主、有层次地与文本展开对话。与此同时教师结合学生的读书交流,及时捕捉有用信息,或表扬激励,或小结归纳,或点拨引导,或激情激趣,或指正错误,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如在学生整体感受课文主要内容时,陈老师很能抓住课堂契机,借学生上台板书“收复台湾”“建设台湾”字体大小所引起的争议,及时拨转方向,引导学生进一步研读课文,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强烈欲望。又如课末教师通过“假如没有郑成功挺身而出,率领千千万万个郑军官兵去收复台湾,台湾人民还……?”的四个连串设问,富有激情的语言再次让学生深刻感悟到郑成功的伟大功业。教师还很注意随时指点读书方法。如让学生读书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要“用心读书”,“联系上下文理解、品味词句”,“有根据地说话”等。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另一方面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深层体悟。

  二、尊重独特感受,彰显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主要因为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各个不同,存在着鲜明差异。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允许学生对课文的词句有不同的体验,鼓励学生在读懂全文的前提下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使个性得到彰显。只有学生的个性得到彰显,才能充分激活思维,有效进行思维碰撞,对话才能不断深入。本堂课中,陈老师抓住文本的内在情感线索,先是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表达各自的感受,在学生分别说出“气愤”“激动”“痛快”“开心”的不同感受后,即围绕重点词句如“残酷地奴役”“慷慨激昂”“终于”“喜出望外”等深入品味、体验课文的内在情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始至终都能紧扣文本价值取向,让学生做到有根据说话,有条理发散,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如学生围绕“气愤”的感受抓住“奴役”“残酷地奴役”等词各抒己见,教师对学生的回答都予以肯定。又如有学生通过“终于”一词体味激动的感受,由此体味到大家盼望早日收复台湾的心情,一学生却从中体会到郑军官兵必胜的信心,教师说都有道理。

  三、训练感悟结合,以练促悟
  崔峦先生曾经指出:高年段的阅读教学要注意自主感悟与统一训练并重。新课程实施以来,有很多教师变得不敢训练,认为训练是传统教学的产物,已经过时。我们常常说,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要淡化训练,但不是不要训练。训练设计安排得好,不但可以强化双基,还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课上,陈老师在指导学生体悟郑成功率领官兵攻打台湾的战斗过程时,为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敌人惊恐万状,乱作一团的景象,巧妙地置换角色,让学生扮演小编剧,练习写剧本,教师提供句式和参考词语,寓训练于其中。学生兴致盎然,凭借文本和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联想和想象,如一学生形容敌人“就像一窝受了惊吓的老鼠到处乱撞,‘哇哇’乱叫。有的手拿土枪,但两眼发直,两腿直打哆嗦,有的东躲西藏,不是做了刀下之鬼,就是跌落大海,一命呜呼,……”语言极富个性。这里老师将训练和感悟有机结合,在让学生练习场面描写,增加语言积累,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更主要的是有效地帮助了学生深刻体验到郑军官兵攻打台湾的一种痛快淋漓之情,从而自然激起学生心底对郑成功的无限崇敬之情。

  四、适度延伸拓展,注重提升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要注意开发课程资源。在阅读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延伸拓展,能丰富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进一步激发情感,有效提升对话的层次。本堂课中,陈老师安排了两次恰到好处的拓展,时机适宜,程度适当,内容适切。书上对荷兰侵略者残酷地奴役台湾人民的情景写得极为概括,仅一笔带过,陈老师及时抓住这一空白点,组织第一次拓展。在学生凭借“奴役”“残酷地奴役”两词初步感受到内心的气愤之情后,教师顺势出示了一段反映荷兰侵略者在台湾实施暴行的补充资料,让学生当场阅读,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恨之情进一步得到激发,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第二次是在回归整体时,陈老师通过深情描述“面对这样一位36岁抗击荷兰侵略者,多年抗战胜利后,却又与世长辞了的英雄,台湾同胞怎能忘记?每一位中华儿女又怎能忘记?”,随即映示相关网络图文资料,升华学生情感,至此,郑成功这一民族英雄的高大形象在学生头脑里就完全建立起来了。

  相关链接:《郑成功》教学实录
 
上一篇:三亚概貌     下一篇:《三亚落日》说课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