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新凤教学实录——《如梦令》[浙大版]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一、话题引入,通读全词。
  师:咱们从一年级五年级肯定是学了很多很多的古诗,对不对?谁是咱们这个班里面古诗念得最有味道的一个?推荐一个?
  师:(对着大家指出的学生)这样吧,你带着大家来念几首古诗,好不好?
  生:(学生领念)《春晓》、《望庐山瀑布》。
  师:同学们脑海中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吧,今天时间关系咱们不往下念了,这节课盛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写的词。知道词吗?
  生:词语。
  师:哦,他说词是词语。盛老师告诉你错了。古诗词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看!(媒体出示《如梦令》词的内容)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的词,词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诗有什么不一样?
  生:古诗每句字数一样,词每行的字都是不一样的。
  师: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做长短句。
  师:还有什么不一样吗?
  师:词有词牌名,每一个词牌名的词都有固定的字数、句式和韵律,《如梦令》这种词牌名的词就是这样的,同学们有兴趣来读读这首词吗?请大家放开声音来读读这首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正确,读流利。这个要求不高吧,那你就放开声音自个儿读。
  生:放开声音读
  师:声音停下来了,谁能一个人,放开声音读读这首词?谁第一个把手举起来我就叫谁。就请你,勇敢的女孩子。
  生:(读词)
  师:谢谢你,你是第一个勇敢地站起来读书的孩子,刚才她在读的过程当中基本上是通顺的,流利的是不是?你们有意见吗?没有意见,我有意见,这里面有一个字是个多音字,“兴尽”,
  这个字又读xìng又读xīng,什么时候读xìng,什么时候读xīng你们知道吗?什么时候读xīng?
  生:兴奋。
  师:还有“大兴安岭”。但是这个“兴”“高兴”、“兴致”的“兴”却读第四声,所以在这个地方你说应该读第一声还是第四声?第四声,咱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齐读这一句)
  师:不错,咱们再读读这首词,这回第一个举手的是谁?又是一个勇敢的女孩子,我真喜欢你,读读。
  生:(读词)
  师:声音清脆响亮,口齿清晰。读通并不难,但是,同学们,读词的时候如果你能稍加停顿,那就能读出节奏来,读出味道来了,比如说吧,第一句咱们可以这样读“常记/溪亭/日暮”。来,在位置上练读一下。
  生:(读全词)
  师:节奏感把握得挺好。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胖”读全词,古文今译。
  师:同学们,读词,读通,读顺还不算,还要读懂它。接下来,请大家在下边注释的帮助下把这首词的大概意思读明白了,请你轻轻地读,再用自己的话轻轻地说,看看能不能把话说顺了,说通了,说明白了。好不好?开始吧!
  师:你自己能够读明白哪一句词的意思了?你站起来说给大伙听听。
  生: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记得在溪边黄昏的时候看日落。
  师:在那里看日落时的情景。是吗?不错的,她这么说,咱们能听懂她的意思吗?能听懂就可以了,来,往下说。你还能读懂哪一句?
  生:沉醉不知归路。她看到日落,沉醉到不知回去的路了。
  师:沉醉,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生:深深地陶醉了。
  师:不知道回家的路了,是吗?或者说是忘记(回家了)。
  师:再往下说
  生:误入藕花深处。这句话我理解的是他开船的时候开到有荷花的地方。
  师:对,划船的时候。那个时候船没有机器的,划的。划到哪儿去了?
  生:(齐说:荷花深处去了。)
  师:是的,荷花深处去了。
  师:接着说。
  生:我理解的是兴(xīng)尽晚回舟
  生:兴(xìng) 尽晚回舟,他高兴尽了,晚上只好坐舟回去了。结果到了荷花的深处。
  师:他这么说咱们明白吗?他说“高兴尽了”,晚上只好坐船回去,什么叫“高兴尽了”,你能不能说明白点?
  生:就是她看日落已经看得差不多了,她的兴奋已经没有了。
  师:兴奋没有了,你们有不同的意见吗?他说她不要看了,所以回去了。
  生:我觉得是幸好有晚回来的船只。
  师:还有不同的说法吗?你怎么理解?
  生:我觉得是应该朝霞没了,她看完了才回去的。
  生:我是想她是到了傍晚才回去的。
  师:她看着看着,陶醉在里边了,但是,天都黑下来了,这个时候又不得不回去,其实这个“兴尽”是兴未尽,但是因为晚了,所以不得不回去。
  师:还有最后两句没人说,谁来说?
  生:我解释的是惊起一滩鸥鹭。意思就是她在开船的时候不小心进入了荷花的地盘。然后荷花里边有许多的鸥鹭,被她船一开进来就全部飞走了,就是惊起一滩鸥鹭。
  师:荷花深处,不是荷花的地盘。然后划船怎么会惊起一滩鸥鹭?
  争渡,争渡,谁读明白了?
  师:怎么出去啊,怎么出去啊?在抢着划船,这个时候把一滩欧鹭给惊起来了。
  师:同学们很能干,不知不觉地把这首词给读胖了。(板书:读胖)同学们,如果说把咱们刚才说的话写下来,你说长不长?
  生:长
  师:可是这一首词才用了多少字就把这一次作者郊游的经历写清楚了,你数一数。
  生:33个字。
  师:是啊,33个字就把作者那次郊游的经历写清楚了。交代清楚了郊游的时间是(日落)就是我们说的黄昏、傍晚;地点是在(溪水边的亭子里)对,溪水边的亭子里。你看古诗词就是这样的凝练、含蓄。咱们读一读整首词,体会、体会。
  生:(读全词)
  三、美读全词,想象画面。
  师:光读懂还不够,还要把这一首词读活了。读得很美很美,古诗词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咱们自己再来读读这首词,看看,你能从这首词中读出哪些画面?
  生:(小声读词)
  一)画面1:“溪亭日暮”
  师:咱们先来读读第一句和第二句,一起读。
  生:(读一、二句)
  师:“溪亭日暮”,让你想起怎样的画面来了?
  生:我想起小溪边有座亭子,那位诗人就站在亭子里面看太阳的日落。
  师:太阳的日落。这话怎么说,说清楚了。
  生:也就是看黄昏时的景色。
  师:对,什么景色?
  生:美丽的景色。
  师:太阳落下来的景色,日落美景。他刚才的画面当中有人、有亭子,那个亭子是几个角的?噢,是个六角亭,肯定是小巧别致的。你想得这么美,肯定能读好它。你来读一读。
  生: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师:你脑海中的画面当中还有什么?
  生:我看到一个亭子,然后李清照把手放在背后,仰望着天,天空披上了一层红红的晚霞,一条小径通向远方。
  师:哦,你还看到了一条小径。落日余辉,晚霞笼罩天空的情景,你们看到过吗?怎么美?谁来描绘给大伙听听啊。
  生:天边都是红颜色的,一轮火红火红的太阳挂在天上……(学生觉得词穷。)
  师:这个时候才感觉到语言的苍白,是不是?来,你就读一读吧!
  生: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师:盛老师,帮助你一下,你们看啊(媒体播放黄昏情景,配乐)
  “黄昏时候,太阳慢慢地从山的后边落下去了,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处的山,近处的水,还有小亭子,都笼罩在晚霞的余辉当中。水面上波光粼粼的,使我们想起这样的诗句来“一道残阳扑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样的情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让我们把这种美通过朗读传递出来。
  生: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师:沉醉不知归路。她是这样读的,你也来读一读吧。
  生: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师:(深情朗读。)大伙一起来读读吧。
  生:(齐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师:盛老师仿佛看到那样的情景了,再来一次。
  生:(齐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师:在那样的地方,那样的时候,词人和她的朋友们会在溪边的亭子里干什么?大声地、七嘴八舌地说出来吧!
  生:一边喝酒一边作诗。
  生:一边吃菜一边看。
  师:哦,是在郊宴。
  生:他们可能会下下棋。
  师:对,诗人就是有这样的雅趣。你想她还会在干什么?
  生:我想他们还会在看景色。
  师:看景、吟诗、作对,然后是聊天、下棋,眼睛里看的是美景,嘴里品的是美酒和佳肴,鼻子里还可能会闻到阵阵的……是的荷花的香味、酒香味,那可真是全身心的享受啊!叫酒不醉人,(生接——人自醉啊!)咱们再读这两句,让我们也深深地陶醉一次。
上一篇:天上的街市     下一篇:《牛郎织女》说课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