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教学设计之七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3、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体会诗中的情境。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的意思,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的意境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付娜的古筝曲《渔光曲》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9 词两首
   2、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请同学们拿出笔和本子,一起来写写这首要学的词《渔歌子》。
    【设计意图:课的开始设计这个环节是学生初步熟悉词的过程,也是教师进行写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正好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提高写字的能力。】
   3、解题:渔歌子,词牌名。
  二、读中明意,读中悟情
  (一)、学生自读,读通、读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把词读准、读通、读顺,注意“塞”“鳜”“箬”“笠”“蓑”的读音。
    2、巩固字音,记忆字形,重点掌握多音字“塞”在文中的读音。
  (三)、检查、指导:
    1、指名读生字,并组词。
    2、指名读词,师生正音。
    3、指导朗诵,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4、男生齐读,女生齐读,最后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利用多层次的朗读指导,让学生自读自悟,由浅入深地激发学生通过朗读来感悟诗词之美。读出韵味和节奏,读出自己的感觉,这正是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走入文本的桥梁。】
  (四)、读中想象,理解词意。
    1、过渡语:词的作者是张志和,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是他的好朋友,夸他:酒酣兴起,或击鼓,或吹笛,舞笔飞墨。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读了这么多遍了,你能读懂词的每一句的意思吗?能不能它读成一幅画呢?
    2、示范:读着“西塞山前白鹭飞”,你读懂了什么呢?
     如果就让你来画这西塞山,你的山会是什么样的?你会为它涂上什么颜色呢?并试着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交流:
     生A:我会涂上绿色,因为山上有苍翠挺拔的树木,是绿的海洋。
     生B:我的山是翠绿色,因为我从“桃花”一词可以知道这首词写的是春天的景色,小草发芽了,但长得还不是那么茂盛。
     生C:我的山是五颜六色的,因为山上不只有嫩绿的小草,郁郁葱葱的树,还有各色各样的野花。
     生D:我的山前还会有白鹭在飞翔,我想把这些白鹭画成不同形状的,有的展翅翱翔,有的在呼朋引伴,还有的正要飞翔,这些小精灵有的排成“人”字形,有的排成“一”字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为自己所作的画涂颜色,这就是为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这要比那个生硬的问题“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要更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意识,更能激起他们表达的欲望。】
   3、播放轻音乐《渔光曲》,学生轻声朗读全词,理解其它三句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自己心中出现的画面。
    【设计意图】古筝曲的导入,可以感染到课堂里的每一个人,让学生尽情畅游在诗词所描绘的美妙画面中。
    交流:自己心中的画面,尝试用口头描述或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借利用多种形式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朗读能力。通过自己的想象再次真切地感受诗词背后蕴涵的感情。】
   4、精读,结合注释理解词意。
    (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能理解的诗句及自己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情况:a、学生自由反馈自己理解的句子;b、指名完整地说出词意。
    (3)、并将自己理解词的意思写下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为巩固学习效果,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诗词的认识,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写下整首词意的过程是学生将对词“碎片”的理解整合的过程,是对词整体认识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