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高潮迭起,回肠荡气”的语文课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师:一个师有多少人?猜猜看。
……
师:我来告诉你们,部队的编制分甲、乙两种,乙种师5000人是一个师,甲种师一个师就是10000人,你们说五个师是多少人?
生:按甲种师是50000万人,乙种师25000人。
师:至少25000人啊!钱学森至少赶得上25000人!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力量无比的人!
生:伟大的人!
生:了不起的人!
……
师:所以美国海军的高级将领怎么说?
生:读“钱学森无论到哪里……美国!”
师:“绝”字什么意思?
生:坚决不允许。
生:没有商量的余地。
师:这句话怎么讲?
生:就是不允许钱学森回到中国!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没有别的?
生:是不允许他离开美国,到中国不行!到其他国家也不允许!
师: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再往深一点思考,这句话还有什么潜台词?
生:就是他们美国一定要想方设法把他留下来,帮助美国做事情。
师:他们会怎么留?
生:他们会给他涨工资,给他更好的别墅,更高档的轿车。
师:嗯,有可能。
生:还会给他升官。
生:给他美女。(众笑。)
师:这是想诱惑他。电影电视里一些坏蛋经常会这么做。还有别的吗?
生:他们如果劝说不行,利诱也不行,可能就要来硬的了。比如抓起来,拷打他。
师:会进行卑鄙的暴力威胁。
生:会派人监视他,把他软禁起来,不允许他外出、打电话、通信等。控制他的自由。
生:实在不听话,不为美国做事,他们有可能对他下毒手,秘密杀害他。
师:是啊!同学们想像的都有可能。他们会软硬兼施,千方百计阻挠钱学森回国。事实上,当时的美国政府确实也是这么做的。当钱学森提出回国后,他们非常恐慌,后来又非常的恼火,明里暗里对钱学森进行迫害。后来还卑鄙地找了个借口把钱学森抓了起来。当祖国得知这一消息后,周恩来总理马上和美国政府进行交涉,经过五年的努力,钱学森终于从美国的束缚中获得了自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谁来读一读第5节和第6节。
【显然,这是本节课的又一个“波峰”。老师抓住美国海军高级将领的话中“五个师”和“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这两个点作为“楔子”,直入文本的深层,直抵孩子们的心灵。“五个师”到底有多少人?老师用具体数字作了形象的说明,正是这看似简单的转换,化抽象为具体,才让学生更加震撼,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此丰富,感情才会如此饱满。尤为精彩的是老师对“离开美国”这句话的导“悟”,“再往深一点思考,这句话还有什么潜台词?”这一问语称得上本节课中最为高明的启发!陈老师循循善诱,层层剥笋,精于预设,巧于生成,表现了他过人的教学才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双独特的慧眼是他多年来潜心修炼的结果。】
师:五年的时间有多长?你们现在是五年级,五年后你们高一就读完了。再算一下,一年是365天,5年是1825天;一天24小时,5年是43800个小时;一堂课40分钟,五年整整2628000分钟,相当于65700节课,若按一年在校上课200节计算,整整要在学校上课328年啊!这么漫长的等待,对一心回国的钱学森来说真是怎样?
生:度日如年。
师:好!他用了四个字的词语来概括,谁还会说?
生:倍受煎熬.
生:望眼欲穿。
生:寝食不安。
师:所以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读!
生: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师:虽然在美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可是他说——读!
生: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师:当他袒露心迹,有留学生劝他不要回国时,他诚恳而又坚决地说——
生: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师:正因为如此,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
生: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师:钱学森回国后,得到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一个月之后,成立了我国的第一个导弹技术研究院。钱学森就是这个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长。他带领一批科技人员奋力拼搏,1960年9月10日,在中国的国土上,用国产燃料成功发射了第一枚P—2导弹,从而揭开了中国导弹试验史上的第一页。1970年,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东方红卫星……1991年10月16日,在钱老即将年满80岁的前夕,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钱学森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关于钱学森的感人事迹,还有太多太多,同学们课外可以读《中华名人传记》,还可以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只要点击“钱学森”三个字,网上就有260万个页面。
【不管什么方法,关键在于运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多年来,我们的课堂里很少再听到老师的引读了。而陈老师此处却“剑走偏锋”,激情引读,创造了本节课的又一个高潮!成功的原因有三:○1承前面高潮,学生激情有余,这是前提;○2再次以具体数字形象渲染,让学生感受等待之苦,归心之切,给学生的情感之火再添“干柴”;○3妙用想象,及时换位,再次引生走进钱学森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倾吐的欲望。所以这一引读水到渠成,学生们读得入情入境,铿锵有力,欲罢不行,竟收无法预约之精彩!】
相关链接:《钱学森》教学实录之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下一篇:《广玉兰》电子教材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