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拾翠――春光融融话踏青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春游,古人叫踏青、游春。春游习俗,历史悠久,远于先秦就已形成,而后代代相袭,盛而不衰。
许多古诗及古代文献都记载春游的生动景象。如《论语》载:“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记述了孔子春日里带着学生到郊外踏青之事。汉朝蔡邕的《游春曲》,唐朝王维的《游春辞》,《唐诗纪要》中贾岛的春游诗,都有记载游春之事。
唐朝《开元天宝遗事》曾记载游春盛况:“长安仕女,游春野步,遇名花则设席藉草,以红裙递相插挂,以为宴幄。”李淖《秦中岁时纪》载,“上已年”即三月初八“褉日”,须往江头沐浴,“祓禊”之后“践踏草,谓之踏青履”。孟浩然《大堤行》载:“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杜甫《丽人行》中“二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和《清明》中“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的诗句,把南北各地人们踏青描绘得栩栩如生。晚唐李商隐《二月二日》描写成都踏青节盛况:“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宋朝苏辙《踏青》载:“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青行。”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载:“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朱熹《春日》载:“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王庭珪《二月二日出效》载:“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两脚微。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烟村南北黄鹂语,麦陇高低紫燕飞。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这首诗描写了城里人出郊踏青所看到的春天风光,充满赞美之词。陆游也写下了令人心旷神怡的《山城踏青》诗:“天晴山雪明城廓,水涨江流近驿亭,客鬓不如堤上柳,数枝春动又青青。”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踏青时间不一,川蜀较早,为农历正月初八,广东、福建一带则以二月初二为踏青节,而长江以北广大地区春天来得晚些,多以清明为踏青节。各地踏青活动丰富多彩。踏青途中,人们还可以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如荡秋千、踢足球、放风筝、斗草、插柳、戴花、竞龙舟等。清朝吴友如《清明节放风筝》诗云:“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就是踏青时节民间娱乐活动的写照。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子路资料
下一篇: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朗读与 背诵,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