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我们毕业》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之一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学生:奉化市锦溪小学六(2)班同学

  教学要求:
   1、理清文章思路,感受眷恋之情。
   2、在欣赏咀嚼语言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语言的表现力。
   3、结合自己的体验,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欣赏咀嚼语言的同时感受浓浓的眷恋之情。

  [课前谈话]
  师:读读老师写在黑板上的这个词吧!(生读“心想事成”)
  师:读了“心想事成”这个成语,使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如愿以偿”。
  师:你想到了与“心想事成”意思相近的词。
  生:美梦成真。
  师:嗯,你说!
  生:万事如意。
  师:“万事如意”我们一般用在对别人的——(生:祝福上)。那“心想事成”呢?
  生:可以用于对别人的祝愿,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愿望。
  生:我想到了自行车。“心想事成”的意思就是心里想的最好能够实现。而我现在迫切想要一辆自行车,所以我想到了自行车。
  师:非常感谢各位同学能把自己真实的想法与大家分享。刚才你们从三个角度说了对这个词的联想,一是说了相近的词,二是说了这个词的用法,三是这个词让你想到的事情。那么从心想到事成,需要通过什么才能实现?
  生:通过努力。
  生:必须付出。
  师:对,通过努力和付出才能达到心想的目标。这使老师想起了一个故事。
  (教师讲述美国一位家庭妇女有目的地养一条哈巴狗的故事。)
  师:这就是她养狗的目的。平时你们经常读报吧?那你们读报有什么目的呢?
  生:我认为首先应该读懂报中的内容,了解报中告诉我们的信息,然后提出问题。
  生:我读报的目的是在于知道国家最近发生的时事。
  ……
  师:那我们上语文课,拿到这样一篇课文,阅读时要达到怎样的目的?
  生:我们应该知道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生:我们首先要体会到作者的谴词造句方面的功底,要弄懂文中的字词句。然后在文中读出问题,联想自己的生活,更加了解文章。
  师:对,我们首先要读懂。(板书:读懂)就是读懂课文究竟写了什么,还包括对字词句的理解等。在理解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进行评析,因为我们已经是六年级的同学了,马上要跨入初中。(板书:评析)评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刚才一位同学说的学习作者的谴词造句,就是“欣赏”(板书)。但是我们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同样的,文章也可以说是金无足赤——(学生接:文无完文),我们应该带着一双批判的眼睛去学习课文。

  [学习课文]
  一、初读感知。
  (教师发复印的课文,学生自由读)
  师:大家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觉,有什么收获?
  生:作者非常眷恋母校、老师、同学,校园中的每一个事物都让他眷恋,不想毕业,很想永远在母校生活下去。
  师:大家听清楚没有,他刚才用了一个词来表达对母校的感情。是哪个词?
  齐:眷恋!
  师:在课文中找到这个词了吗?读读有“眷恋”的句子。“眷恋”的意思相当于?
  生:相当于“留恋”、“依恋”。
  师:想一想,“眷恋”和“留恋”一字之差,之间有什么区别?(生答不上来。)
  师:(请学生查字典)“眷恋”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深深的留恋”。那也就是说,“眷恋”的感情要比“留恋”——(深!)
  师:还读懂了什么?继续交流。
  生:我觉得我们也快毕业了,就像文章里说的那样,我们眷恋美丽的校园,慈祥的老师,活泼的同学,这篇课文也点出了我们的心声。
  师:你能联系自己说出了真实的想法,很好!还有吗?
  生:我从第四段中的一句话中感受到他们对老师的感情很深。“粉笔的灰尘,已把您的青丝染成了白发”,我从这一句看出,老师教授我们知识,却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写得很有感染力。
  师:你已经在开始欣赏了。
  生:我读懂了作者先是说了自己很眷恋自己的学校,接着就写了很多在学校里发生的事,也就是写了校园生活,最后又写了对老师的热爱和尊敬。
  师:你很会思考,一下子就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是不是按这个思路写的。
  (学生浏览思考)
  师:你们很会读书,有的从作者表达的情感角度交流,有的从文章的内容角度交流,有的从作者的写作思路角度交流,还有的同学对某些语句谈了自己的感受。这样说来,我们对文章的情感、内容、思路基本了解,那么这是不是真正懂了呢?让我们继续走进文章,进一步读懂作者如何表达这种眷恋之情,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欣赏。
  二、欣赏文本。
  你们想先学习哪一段呢?(大多数学生说:第四自然段)
  (一)学习第四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这段
  师:第四自然段是如何表达我们对老师的眷恋的?
  生:第四段选用了大量的排比句,来表达我们对老师的眷恋。
  师:是大量吗?哪些是排比句?
  生读:是您……是您……是您……
  生:我也觉得作者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写出了老师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比如文章中写到的“我们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您的心血和汗水;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您的帮助和教诲”,我们对老师的感情就是在这点点滴滴中,年年月月中慢慢变深的。
  师:(教师先纠正从严格意义上这句不算排比句)是啊!这六年来,我们和老师至少有一千七百多个日子朝夕相处。他们之间的感情也就在这年年月月中渐渐深厚起来的,都六年了,能不让人眷恋吗!
  生:我在读“日夜操劳……染成了白发”这句话时,想起了我们曾经学过的一篇课文,文中写到“您的皱纹是为我而生,您的白发是为我而白”。是老师教育我们一点点成长。
  师:刚才你们有的发现了文章用排比这种修辞手法来表达感情,有的能够联系学过的句子来谈自己的感受,也有的……但是没有从整段的结构这个角度来说说。
  生:这一段先写老师对我们的教导,接着概括地写了几件事,最后赞扬老师。
  师:一开始是在写老师对我们的教导吗?(学生交流:是感叹)
  师:这段话先感叹—再叙事—再感叹、赞美,把抒情和叙事交揉一起。
  师:那么假如我把中间这个排比句删去,仅仅是缺少了排比句这种修辞手法吗?
  生齐:不是!
  生:这个排比句是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老师对我们的无私培育。
  生:如果没有这些概括的事情的回忆,感谢赞美就变得空洞,干巴巴的了。
  师:对,就变得无病呻吟。我们平时写作文,也不能总写今天我很快乐,今天我开心极了,而没有写什么事令你开心快乐,这样是无法感染人的。
  师:文章像橄榄,越嚼越有味道。还是这个排比句,不用这种排比的形式说,可以怎么说?(学生一时愣住)
  听老师读读:您一丝不苟地向我们传授各种知识;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为了指导我们科技小组搞小发明,您利用星期天跑图书馆,查阅资料。
  师:什么感觉?
  生:读起来干巴巴,情感不够强烈,缺乏气势。
  生:把“是您”放在前面,可以突出是“老师”而不是别人更加的辛苦和劳累,如果放在中间显得平淡无奇。
  师:那你们一起来读读这三句排比句,再感受一下。
  师:我和你们在一起,很快乐,我们彼此都有收获。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刚才我领着你们欣赏了第四自然段,现在让我们来读读第三段吧!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读了第三段,有什么收获?
  生:这一段可以分成三部分,“6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lán)的画卷!”是总写,“每天清晨——欢乐和幸福。”是叙述了在学校里的生活,最后感谢母校。
  师: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我不同意,应该从“每天清晨——有的制作标本……”。(其他同学纷纷点头,刚才那位学生主动站起来说自己搞错了。)
  师:那你们觉得这一部分是怎样来表达眷恋的?(学生遇到困难,大都不能自主欣赏)
  师:那我们先来看第一句,这一句写了什么?(有意放慢节奏给学生引路)
  生:写了每天清晨,我们走进大门,校园里就有了欢声笑语。
  师:读读第二句,写了什么?
  生:写了早操开始了,我们排着队进入操场做早操。
  师:那第三句呢?
  生:上课了,我们听得专心,读得动情,议得热烈。
  师:读读第四句。
  生:这一句写了中午15分钟时间,我们在描红临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