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吼吧,黄河》教学设计之一

语文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朗读。指名读
   ②读中感悟5、6自然段
    A.教师引读,学生接读,并对文本补白。(“——”后为学生齐读内容)。
     在一间宽敞的窑洞里,挤满了人。光未然正在为大家朗诵他刚写完的《黄河大合唱》歌词。他坐在靠窗户的土炕上,面前摆了一张桌子,上面几盏油灯的火焰照亮了他手里的歌词稿。他的声音时而——时而——;时而——;时而——;时而——(补白,可以多叫几位同学。)抗敌演剧队队员们的每一颗心,都随着抑扬顿挫的诗句节奏跳动着。当听完最后一句“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整个窑洞——。掌声中,一直坐在门边的——,斩钉截铁地说——(如学生读得态度不够坚定,再次强调“斩钉截铁”,体会词语意思,读出相应的语气。)谱曲的过程异常艰苦。但是,——(读到第6自然段完)
    B.想象当时的情景,在这短短的六天中,冼星海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谱写出这部中国音乐史上的著名作品的全曲?
     学生可以想象体会“异常艰苦”:
     他趴在一盏昏黄的油灯下,时而凝思苦想,时而奋笔疾书,时而低吟,时而振臂高歌……
     他顾不上吃饭,顾不上喝水,头发蓬乱,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一干就是六天。
     没有钢琴,他就想象着和声的效果,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着,一个小节一个小节地反复吟唱,直到和谐、达到满意的效果。
     ……
     教师:为什么他能如此投入?(爱国激情)
     指名读第6自然段。
   2.学习第三部分。
     角色换位,对话中体会《黄河大合唱》的作用。
     现在,我们来到陕北公学礼堂,亲眼目睹这一盛况,亲耳聆听这激动人心的乐章。(放一段《黄河大合唱》的片断。)在抗战最为艰苦的时候,在日寇烧杀抢掠最为猖獗、惨烈的时候,听着这《黄河大合唱》,你们有什么感受?(指多名同学回答)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总结:听着着激动人心的《黄河大合唱》,无数民众拿起武器,冲向抗日的战场,用鲜血与生命,换来抗日战争最后的胜利。同学们,在这篇课文里,作者又是怎样表现光未然、冼星海的人物品质的呢?(在具体事例中展现人物品质。)学了课文,你觉得这课的民族魂指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19.怒吼吧,黄河
                     震撼充满激情
              光未然  时而……时而……时而……时而……  旺盛的革命激情
                     爱国、爱中华民族
                   冼星海 异常艰苦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