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之一

语文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认识“鞅”字,学会“孝、葫、础”三个字,掌握“葫芦、基础”,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等词义,并积累词语。
   2.读懂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3.根据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商鞅变法的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认识“鞅”字,学会“孝、葫、础”三个字,掌握“葫芦、基础”,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等词义,并积累词语。
   2.读通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条理,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教学难点:把握主要内容,理清条理。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商鞅的个人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认识人物
   1.导语:先人孟子曾经说过“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从中告诫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和做法,否则无法成功。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一位名叫商鞅的改革家,为了争取国家富强,主张变革不适合国家发展的旧的法规,为了取得老百姓的信任,保证变法成功,商鞅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历史故事《商鞅南门立木》。
   2.板书课题:商鞅南门立木。
   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认识商鞅(教师补充)。
     商鞅: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商鞅从公元前356年至350年,大规模地推行过两次变法,变法内容主要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十年之后,秦国果然越来越富强。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
   4.教师小结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商鞅变法前,为取信于民而发生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由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从文中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认认,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加以理解。
     注意把握以下词语:葫芦基础便宜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诚信守法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惹是生非定斩不饶言而有信说话算数
   3.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⑴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⑵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对重难点处加以强调。
     ①字音方面。“便”是多音字。
     ②字形方面。“孝”与“老”。
     ③理解词语。
      真心实意:真实的心意。
      冥思苦想:冥,深。深沉地思考。
      惹是生非:惹是非。(注意“是”不能写成“事”)
      大步流星:形容脚步迈得大,走得快。
      喜笑颜开: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嘟囔: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郑重:严肃认真。
   4.通过初读课文,谈谈对课题的理解,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⑴理解课题。
     “商鞅南门立木”在文中指的是:商鞅派人在都城的南门竖起了一根三丈高的大木柱,并挂出告示,下令能把大木柱扛到北门者,朝廷将奖赏他十两黄金,后来还加到五十两黄金。
    ⑵教师追问:商鞅南门市木,悬赏扛木者是为了什么?
     ①学生根据文中内容,发表各自见解。
     ②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明白:商鞅南门立木是为了证明自己诚实守信,从而取得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基础。
    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公元前356年,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鞅为了在僵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门立木取信的故事,显示了他变法的决心和意志。)
    ⑷学生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与第l5自然段内容,加深认识。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分段指名朗读课文,全班评议,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提出文中读不懂的词句,集体交流解疑,达到读通课文的要求。
   3.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理清文章的条理。
     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写商鞅授权变法。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写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
     第三部分(第15自然段):写商鞅“南门立木”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四、再读课文,概括大意
   1.学生快速默读全文。
   2.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识字学词,读通了课文,又通过分段、概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了商鞅南门立木的起因、经过与结果。下节课,我们再来细致品析文中的词句,畅谈各自的阅读理解与阅读思考。
  六、作业设计
   1.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3.从文中摘抄自己喜欢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文,品析文中关键语句,深入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用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交流对商鞅南门立木这一做法的看法,从中感受商鞅的胆识与魄力。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从中受到诚信教育,并动笔写下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准备:摘抄有文中关键语句的小黑板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导语:简单地说,商鞅南门立木是为了什么?请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概括。(立木取信)
   3.理解词语“立木取信”:指的是商鞅在南门立木悬赏扛木者,从而取得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
   4.导入学文:这节课,我们就来深人体会商鞅南门立木的良苦用心。
  二、研读课文,深入理解
   1.研读第一部分。思考:
    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主要写了什么?(商鞅授权变法。)
    ⑵第一句话写什么?(总体评价商鞅,说明他具有很高的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
    ⑶第二句话主要讲什么?(商鞅到秦国后,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争取国家富强。)
    ⑷“到……便”表现了商鞅什么?(表明商鞅主张变法的思想早已胸有成竹,也说明他实施变法的急切。)
    ⑸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争取国家富强。)
    ⑹第三句话写什么?(秦孝公授权商鞅主持变法。)
    ⑺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统领全文。)
   2.研读第二部分。快速默读课文第2—14自然段,思考问题:
    ⑴在当时,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面临着哪些困难呢?
      一方面一些旧贵族对变法持反对意见;另一方面老百姓也不相信秦孝公会真心实意地进行改革。
    ⑵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老百姓对朝廷的不信任?请用“”在文中画出来,并在一旁写上自己的理解或感受。
     ①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
      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天底下没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恐怕是耍人玩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