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何以不决小儿之辩
语文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在《列子》中,有一个著名的寓言,这个寓言做为经典被选入历年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这就是《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
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沦沦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对于这段文字的讲解,有人认为,孔子知“天下之理,人不能尽知,应当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能强不知以为知。”而感到:“孔子确实不愧为圣人: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
孔子是不是圣人,看来已是定论。孔子是不是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姑且不论,但孔子何以不知?
两个小孩子争论太阳的事,可以说是对一种自然现象的认知。一个孩子说太阳出时近,而另一个孩子认为中时近。这是两个相反对的结论,显然二者不可同真,但到底哪一个是假的呢?
从两个孩子的推理看,一个孩子认为:
远者小而近者大
日初大如车盖,日中则如盘盂
所以:日初近而日中远
而另一个孩子认为:
(对于发热物体)近者热而远者凉
日初沧沧凉凉,日中如探汤
所以:日中近而日初远
应该讲以上的论证并不存在不合理之处,也就是说从推理形式上是正确的,但二者必有一假(未必必有一真)。也就是说,两者之中必有一个其前提是假的才导致其结论之假。
于是再看两个前提是不是正确呢?
首先,何以说“远者小而近者大”?这显然是在地上一个有限的范围内(通过归纳)得出的经验认识,它有没有必然的正确性呢?现在我们知道,常识常常会欺骗人们,两个等大的园如果其中一个外边有一个较大的同心园,而另一个内有一个较小的同心园,看起来前者会较后者小些。可见“远者小而近者大”并不必然的真。
再看,何以“近者热而远者凉”?在同一方向上(比如离开一堆篝火)这样的结论是成立的,但假如一个是在火的上方,而另一个在火的旁边或下方这一结论就不在成立了。可见“近者热而远者凉”也并不必然的真。
无论是孔夫子还是将来长大成人的小儿,看来都不可能“决”这个问题了,回为两小儿将它做为了“孰为汝多知乎?”的论据,而孔子夫子由此却变成了“敢于承认自己无知的圣人”的理由。两小儿并没有在成人之后继续延着这个思路思考下去,而孔夫子成了圣人,他不能决之事别人当然更不能决了。两千多年的后人也并没有因此因“格物”而“致知”,于是中国没有了亚里士多德。而且也只好在两千多年后来请西方人来“决”这事了。
“历史和现实还告诉我们:没有逻辑,我们的学术不会强大,不会造就领导世界学术的大理论家,不会出现领导科学革命的大科学家。……东土学术汲养必待逻辑化入吾人血脉而后可大补。”
这也算是一个小小的注脚吧!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之七
下一篇:《两小儿辩日》的科学道理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