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百花园三》教学设计之一

语文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教材简析:
  语文百花园设置了“温故知新”“语文大课堂”和“习作”三个栏目。
  “温故知新”栏目有四项内容:一项是“句子与关联词”,编排的是因果关系的复句中一些关联词语的使用;一项是“拓展与交流”,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本单元课文的收获与启示;一项是“阅读平台”,编排了一篇短文《奇想与发明》;一项是“积少成多”编排的是科学家的名言,意在使学生了解并学习他们的科学精神,激励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
  本次语文大课堂综合性活动的主题是“小产品?大推介”,这项实践活动有两部分内容。第一是要有自己动手做过的小制作、小工艺品,亲手培育过花卉、瓜果蔬菜,或有自己发明的小产品。第二是推介,“推介”是推荐、介绍的意思,就是把自己做过的某种物品向别人介绍,并希望别人接受,或者也亲手做一做。
  这次习作的话题是“我的一次科学尝试”,可以写自己的一次科学小实验、一个小制作或一个小窍门等。
  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应注重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主要是在语言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本次“语文百花园”安排的栏目都是通过语文实践让学生学习语文的,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教学目标:
   1、了解因果关系的复句中一些关联词语的用法,学会运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写句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回顾本组课文学习,交流学习本组课文的收获和启示。
   3、阅读短文,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明白生活中到处都有发明创造的契机,只要你善于观察,抓住契机就可以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4、积累科学家名言,学习他们的科学精神。
   5、通过“小产品?大推介”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6、以“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教学重点:
    学会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的运用;掌握本组课文的读书方法;积累科学家名言。
  教学难点:
    把自己制作的小产品向别人进行推介;
    写自己的一次科学尝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教学准备
    自己动手制作小产品;查找有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5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指南针、句子与关联词、拓展与交流

  一、谈话导入,学会查找、运用资料的方法
  1、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是怎么查找、运用资料的?你是运用什么渠道来搜集资料?
  2、阅读“指南针”中的“学会查找、运用资料”的内容。引导学生认真读读泡泡里的话。
  我们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实地调查等获取信息的渠道搜集资料。
  方法:
  (1)可以带着问题去查找,再浏览找到的资料,选择需要的内容;
  (2)可以把查找到的资料运用到课堂学习中去;
  (3)可以把查找到的资料分类整理,作为自己的资料库。
  3、结合实际举例谈谈自己是怎么查找和运用资料的。
  【通过阅读“指南针”,学会查找、运用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二、范例引路,学会因果关系复句中关联词的使用
  1、读例句,体会带点词语在句子中的用法。
  (1)因为公德,他将手表送还给我。
  这句话的前一分句表示“因”,后一分句表示“果”,但后一分句省略了“所以”这个词。
  (2)这一壮举,让海内外所有的炎黄子孙激动不已,因为他们知道,中国已经踏出了圆千年之梦的坚实一步。
  这句话是因果关系倒置的复句,前一分句表示“果”,后一分句表示“因”,通常只在后一分句前用“因为”连接就可以了。
  (3)不过,也许让瓜结出豆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因此,恐怕也不会有科学家做这件事。
  这句话也是前一分句表示“因”,后一分句表示“果”,两分句之间只用“因此”连接,其作用相当于“因为……所以……”。
  小结:这三个句子都是因果关系的复句,运用了不同的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如,“因为……”“……因为……”“因此”。用好这些词语,能使我们的表达更准确、更严密。
  2、运用。
  (1)用“……因为……”写一个因果关系倒置的句子。
  ,因为。
  (2)写一个只用“因此”来表示前因后果的句子。
  ,因此。
  【通过范例引路,学生对因果关系的复句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的用法,再让学生根据要求来写句子,能够学以致用。】
  三、提供平台,交流学习收获。
  1、本组课文的主题是“科学与发现”,课文中的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引领我们走进奇妙的科学园地,启发我们在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从小学会探索,学会发现。大家想过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科学精神的吗?
  2、请学生读宁宁和丫丫的对话。
  你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
  可以谈阅读中自己受到的启发,也可以从课文的表达方法上去感悟。
  5、结合本组的其他课文,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和感受。
  四、布置作业
  1、阅读科学家的故事,与同学交流读书感受。
  2、将你查找的资料,分类整理作为自己的一个资料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平台积少成多

  一、阅读《奇想与发明》
  1、自由读短文《奇想与发明》,要求:把短文读正确、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短文介绍了哪几种发明?你阅读这篇短文得到了什么启发?
  3、小组讨论交流。
  4、汇报:
  (1)短文介绍了三种发明。分别是:一次性成像照相机、两轮传动脚踏车和隐形眼镜。
  发明者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创造灵感,抓住了机会,经过潜心研究而获得了发明成果的。
  (2)谈谈你读了这篇短文得到的启发。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自己受到的启发。
  5、生活中到处都有发明创造的契机。只要你有一颗敏锐的心和善于发现的眼睛——即善于观察,抓住契机就可以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6、拓展:还有哪些发明创造和孩子的奇想、发现有关?
  【让学生结合短文后面的问题,独立阅读思考,相互交流,在阅读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积少成多
  1、今天我们来学习科学家的名言,让我们细细品读这些脍炙人口、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学习他们的科学精神。
  2、学生自读名言,教师指名读。
  3、理解名言的意思。
  (1)“人的天职在于勇于探索真理。”这是波兰科学家哥白尼的话。这句话讲的是:勇于探索真理是人应尽的崇高职责。
  (2)“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这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的名言,讲的是:进行科学研究不能凭空想象,推理要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这是必须遵从的科学规律和必须具备的科学态度。
  (3)“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为可贵。”这是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名言。“占有真理”只是拥有他人探索的结果,而“探索真理”是自己得到真理的过程,这个过程要付出很多艰辛与代价,但它却表现了一个科学家勇于探索的精神,因此,探索真理更为可贵。
  (4)“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这是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一段话。他对发现真理的条件作了说明。科学发现中存在“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真理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很容易发现它。只有那些勤于学习并学有所成的人,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才能发现机遇,有所成就,没有这种勤奋的精神,是不会有这样的机遇的,更不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4、朗读并背诵这些名言。
  5、交流自己收集的科学家名言,介绍所收集的名言的意思,谈谈自己的想法。
  【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适当的讲解,反复的背诵,这些科学家的名言才能在学生的心中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