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评点
语文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评点〗
鲁迅(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生于浙江绍兴。1918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接着陆续发表了《孔乙已》《药》《祝福》等,为我国现代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1921年12月发表著名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一座丰碑。在儿童文学评论、理论研究、翻译介绍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全部著作,充实了世界文学宝库,被誉为世界文坛上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本文是鲁迅的侄女周晔写的一篇纪念文章。文章所记的几个片断,都是日常生活小事,却很生动地反映了鲁迅高尚人格的若干侧面。由于是以小孩的口吻叙述的,更给人以朴实、亲切之感。“伯父”是侄女对鲁迅的亲切称呼,“先生”则是对鲁迅的崇敬与爱戴,因此,题目就充分表达了作者对鲁迅的无比热爱与敬仰之情。
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作者当时还不到10岁。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在作者心目中伯父与自己一个姓,至于鲁迅,或许听说过,却不知道就是伯父的笔名,更不会知道他是个大作家。以为认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在孩子心目中,鲁迅只是他的伯父。真切自然。这是讲作者当时对鲁迅的认识。伯父去世了,鲁迅于1936年10月19日病世于上海。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在当时上海的胶州路,是专门停放死者遗体,布置灵堂,便于人们瞻仰死者遗容并追悼。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对死者表示沉痛的怀念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改变原来的声音痛哭。因悲痛过度而哽咽,哭不出来,或忘掉了自己的风度而嚎啕大哭。据当时的报纸记载,鲁迅遗体在殡仪馆停放期间,第一天签名瞻仰遗容的就达四千四百余人,三天共超过万人。还有若干无身份、地位不签名的人,可见人民大众对鲁迅的爱戴和敬仰。一层,讲来追悼的人多。数不清的挽联用“对联”形式写成的表示悼念的文字。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二层,讲花圈、挽联多。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据巴金和唐弢回忆,当时参加吊唁的人有中国人,有外国人;有老人,有小学生;有工人,也有知识分子;还有盲人。表明国籍不同、肤色不同、职业不同,但都十分崇敬鲁迅先生,下面回忆的鲁迅关心下一代、救助车夫、关心女佣等也足以说明这一点。三层,讲来追悼的人各色各样。那时候我有点惊异惊奇、诧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敬爱并且拥护。孩子幼小的心灵自然无法理解自己的伯父在广大群众中的地位,因而感到“惊异”。讲产生疑问,引起深思。这一层讲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不仅追悼死者,还慰问死者家属。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得他的爱抚疼爱、抚慰。长者爱幼者,与“爱戴”用法相反了,排比句式,以孩子的口吻表达孩子心里的一种失落的痛苦。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这一层讲作者对鲁迅的怀念。
以上是第一大段,写鲁迅逝世所引起的广泛的悲痛和悼念以及作者当时的感情活动。以下各段追忆鲁迅生前的几个生活片断,解释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爱戴”的原因。
就在伯父逝世一是避免与上段“去世”重复,二是书面语更好地表达崇敬之情。那一年1936年。的正月农历一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周建人。妈妈王蕴如。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周晔、周瑾、周蕖。轮流跟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补充交代,说明这种团聚是惯例。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工作之余、茶余饭后也不忘和孩子谈话、交流。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不到10岁,就已读半文言的长篇名著,已是很了不起。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成语。囫囵:浑然一体,形容整个儿东西。把整个枣子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学习是生吞活剥,对所学的并不理解。地看一遍,下面具体讲如何“囫囵吞枣”读书,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水浒传》所写人物众多,事件繁杂,一个不到10岁的孩子确实难以搞清、记住。下面讲“囫囵吞枣”读书的结果。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就是下面“张冠李戴”的意思。伯父问考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成语。把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事实。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细节,以示自己年纪大。鲁迅留着很有个性的“一”字形胡须,笑了笑即使批评,也不板着面孔。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按理年岁大的人记性不如小孩子,但记性好坏要看看书的态度,态度认真,记性就好;态度马虎,记性就不好。这句话表面上是自夸记性好,实际上是婉转地批评作者读书囫囵吞枣,在轻松谈笑中教育作者要认真读书,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鲁迅为别人考虑得周到,体现出慈爱、幽默。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害羞惭愧。记性不如伯父。又悔恨,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恨自己不该这样。恨自己不该不认真读书。比挨打挨骂还难受。这说明领会了伯父的意思,既说明孩子机伶、自爱,也说明鲁迅幽默的批评效果好。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与“囫囵吞枣”相呼应,一次恰到好处的批评与教育,改掉了缺点且终生不忘。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儿童读物,苏联作家班台莱耶夫著,鲁迅翻译。一本是《小约翰》荷兰作家望·葛覃著,鲁迅与另一译者合译。说明鲁迅先生关心爱护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两本书中寄托着伯父对自己的关怀和爱护,所以值得珍藏。
以上为第二大段,记述鲁迅在读书问题上对作者的教育和关怀,从中可以体会出鲁迅为少年儿童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东张西望,有所发现。孩子天真的神情跃然纸上。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只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对孩子说话,总是面带微笑,和蔼、慈爱之态可见。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观察仔细,抓住人物特征写。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接上面省略”鼻子“二字,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前面所说的“不像”只是总印像;现在要具体说出“哪一点不像”,难免要仔细观察一番,还要思索出词儿来,无法脱口而出。“半天”口语指时间长。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又是细节,动作幽默。笑着说,又是笑。“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事实并非如此,为的是逗趣。神态和言语都很幽默。
“那怎么──”破折号表示后面还有“现在就得又扁又平”之类的话,没来得及说,伯父已经开始回答了。
“可是到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一语双关,看似逗趣,实则是要讲一个很深刻尖锐的意思。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孩子天真,无法理解鲁迅话中深刻的政治含义,只从表面上来理解,以为“碰壁”就真是走路不小心撞上了墙壁。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表面看,因为四周围黑洞洞的,走路很容易不小心碰墙壁。实际上鲁迅是讲当时社会黑暗,像鲁迅那样关心劳苦大众,宣传革命真理,揭露反动派的罪恶的人到处受到限制、迫害,如反动派查封他的书店、禁止发表他的文章。
“哦!”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一下子全部明白了,其实根本没明白真正的含义。“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有趣,也是事实。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仍是天真的孩子的理
-解。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大家笑鲁迅说得风趣;笑周晔回答得天真,亲人间格外融洽,气氛活跃。
以上为第三大段,记述“我”与伯父的一段对话,从中映现出鲁迅对旧社会的抨击和幽默风趣的性格。他碰壁是为了劳苦大众。我劳苦大众想得多,我自己安危想得少。
有一天黄昏的时候,时间。呼呼的北风怒号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综合资料之一
下一篇:一言一行见精神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