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教学设计之三

语文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描写的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精神的热烈赞颂之情。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和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对文中所描写的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精神的热烈赞颂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学生分析:
    《青花》面对的是一群成长在现代人文环境下的小学,受经历与知识积累水平所限,对这篇通过中国传统工艺青展现传承与创新的文章要达到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难度。另外,还要考虑到小学六年级学生对难学课文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产生学习疲劳,且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的层次,所以教师必须做联系学生的现实感性知识、兼顾全体,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灵活安排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分析:
    陶瓷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部分。而中国瓷器的发展,则以青花瓷器为最早,在世界享有盛誉。本课讲述了“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的一家父子俩的生动故事,赞美了青花瓷艺人的执著的创新精神;也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中国青花世代相传、不断发展的原因,那就是从古至今都有像文中父子俩那样的瓷器艺人在为中国青花的发展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精力。
  教学媒体与资源:
    关于青花瓷的多媒体电脑课件和文字材料、图片、歌曲等。
  教学实施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青花瓷》,同时欣赏青花瓷图片。
   2、通过英语“China”的两个含义,了解瓷器是咱们中国的象征之一,而青花瓷又是瓷器里最美丽的精品之一。
  二、初读课文
   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记叙了他们的什么事情?(快速浏览课文后回答)
   2、分析第五自然段中的“我开始了苦苦寻觅”一句,看看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由来,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过程。
   3、小结:美丽的青花,一代代艺人的骄傲和满怀的心事都凝聚在上边,到底父亲要儿子找到什么东西呢?
  三、细读理解
  (一)研读1-4自然段
   1、读1-4自然段,思考:
     父亲是一个怎样的青花瓷艺人?
     他教“我”瓷艺,为什么不传配方给“我”?
     后来,父亲为什么又郑重其事地把一尊残缺的青花交给“我”?
   2 、交流
   3、小结:这个部分,我们领会到父亲对孩子的默默期盼和良苦用心。他到底在期盼什么?儿子怎样才能完成父亲的嘱托,成长为青花瓷的合格接班人呢?
  (二)研读5—16自然段
   1、默读5—16自然段,思考并找出关键语句写批注。
    (1)“我”怎样寻觅“祖传配方”?主要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2)找出表现“我”心理活动和父亲神态变化的语句。
    (3)读读这些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交流
   3、小结:父亲的默默期盼,经过儿子的苦苦寻觅,终于获得了完美的结局,原来“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
  四、再读领悟
    从父亲神态的变化中,体会出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练读拓展
   1、读一读
     我的青花像一尾欢快的游鱼,在清澈的溪流中歌唱。
     人间瑰宝——青花瓷
     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
     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
     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
     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
   2、回忆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练习说话并填空。
     我赞美独树一帜的人间瑰宝__________青花瓷,我更选美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青花
          父亲 默默企盼 满意——冷眼——笑容
                  传承——超越  创新
          儿子 苦苦寻觅 寻觅——复制——创造

  教学评价与反思:
  从课堂情况看,教学实施过程和设计思路基本匹配,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在交流环节十分涌跃,提出了很新颖的观点。这让我想到,在我们学校,“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依然十分普遍,我们应该多多运用这种能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法。
 
上一篇:《青花》教学设计之二     下一篇:青花瓷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