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字令三首》教学设计之二
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
1.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感受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2.引导学生抓住表现山势的关键字,体会革命者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的豪迈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富有表现力的关键字,讨论其在词中的具体作用。
教学难点:品读词中表现山势的关键字,从而领略革命者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的豪迈精神。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出示毛泽东的历史图片。
2、出示毛泽东的诗词书法作品图片。
目的在于让学生从熟悉的知识内容入手,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老师的补充说明,激发学生对毛泽东其人其作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已有历史和文学知识积累,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并且在导入中,让学生了解有关十六字令的文学常识,让学生了解此三首令是以“山”写作对象的。
二、初步感知:
1、请同学熟悉课文。对难以理解的地方可结合注释进行提示。
2、教师有感情示范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朗读、朗诵课文。
(1)延长法朗读。
(2)读好重音。
朗读不仅是读准字音、字正腔圆,还要指导学生在朗读的同时,体会语言形式所独有的韵律美,其中节奏和重音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在斟酌节奏、重音等技巧的同时,也是对其内容及情感进行深入理解的过程。这正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才能品味出其中的韵味。
三、赏析拓展
1、指名朗读(三到四人),品评每人的朗读特点。
2、结合写作时间“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这一时间的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体会领袖的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以此关注《十六字令》中山的形象的描写,整体体会词中的情感基调。
3、从《十六字令》抒情对象——山的描写赏析中体会毛诗“豪放大气”的艺术特点。
这三首小令写于一九三四到一九三五年长征期间。红军长征,翻越了数不清的高山峻岭。据不完全统计,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后,仅随红一方面军团行进的毛泽东,就先后翻越了二十多座主要的大山。诗歌的解读可从三个方面着手,即对创作者的解读,对创作背景的解读,对文字的解读。所以解读毛泽东的写山的《十六字令》,既要适当的了解这一时期的背景资料,又要引导学生领悟在毛主席的心中的山的形象所蕴含的精神和意义。山,在我们民族文化的字典里,是艰难险阻的象征。征服高山就意味着战胜困难、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知人论诗,依据文如其人。读懂作者才能读懂诗作的真意。
四、增加积累:
用几分钟时间,背诵课文。并摘录自己比较喜欢的毛诗名句段背一背。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比较适合低年龄的预备年级,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课堂积累。
五、课后作业:
1、摘抄好语段,朗读背诵。
2、从毛泽东诗词中再选取一到两首你喜欢的,摘抄并背诵。
3、请整理你所了解的古诗词中写山的名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十六字令三首》教学设计之一
下一篇:《十六字令三首》教学反思之一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