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花山》综合资料之二

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毛主席1948年春夏之交住在花山村时的几件事,表现了毛主席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
  文章依次记叙了三件事: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毛主席来到碾米群众中交谈并帮群众推碾子。
  教学中一是体会文章记叙的顺序;二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从具体事件的记叙中,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教学建议
  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出文章中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要求用比较简练的话语概括出几件事情。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从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实内容出发,认真仔细地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叙述的顺序。从文字表面看,文章主要记叙了毛主席在花山村的三件事,叙述顺序很清楚。可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这三件事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安排。让警卫员把群众请回来碾米,不要影响群众正常生活,表现了主席对群众的关心。进而派警卫员每天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表现主席对群众的体贴、爱护。最后毛主席来到群众中,亲手给群众递去茶水、帮群众推碾子,表现了主席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三件事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同时这样的叙述顺序也符合一般的事理发展过程,这样的分析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叙述顺序,要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来安排。
  3.本文是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作者具体写了毛主席在花山时的三件事,体现了毛主席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高尚品质。用具体事件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一种表达方法。在阅读中应该让学生加以体会。
  4.课外可让学生练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题目自拟,要求写自己所熟悉的人,以《毛主席在花山》为例,要通过具体事件的记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防止空洞说教或作鉴定式的评论。

  词语注释
  夜以继日:以,用来。用晚上的时间接上白天,形容日夜不停。
  诚恳:真诚而恳切。
  沉思:深思。
  为难:感到难以应付。
  陆续:表示先先后后,时断时续。
  特殊:特别,与众不同。
  旮旯:方言指角落。文中指狭小偏僻的地方。
  端详:仔细地看。
  局面:一个时期内事情的状态。
  操劳:课文中指费心料理(事务)。
  干扰:扰乱。

  词语积累
  一、近义词
    干扰——扰乱特殊——特别耽误——延误沉思——深思
    端详——打量局面——局势操劳——劳累诚恳——真诚
  二、反义词
    新鲜——陈旧严肃——活泼为难——好办特殊——普通
    拘束——自由诚恳——虚伪
  三、多音、多义字
    

  文章导读
  花山——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以北的一个小村子。
  1948年春夏之交,中央领导同志从山西前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的途中,曾在这里住过几天。文章就讲了毛主席在花山村关心群众碾米、给碾米的群众送茶水和帮助群众推碾子三件事,表现了毛主席关心群众、爱护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的崇高思想品质。

  句段赏析
  1.“注意,抽着烟和群众说话是不礼貌的。说话态度要诚恳。”主席说。
  这是毛主席在请乡亲们回来时,对警卫员说的话,提醒他要注意工作方法。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毛主席与群众的情谊,可以体会到毛主席对警卫员的关心和教育。语气是那样和缓,态度是那么诚恳!
  2.“你想过没有?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反过来讲,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摆在特殊位置上了。”
  这是毛主席说服警卫员去送茶水的一段话,说明了三个意思:一是进行革命战争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一句,强调了人民群众对于革命战争胜利的重要作用;二是我们进行革命斗争也正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摆在特殊位置”,意思是认为首长、领袖的生活待遇应该不同于普通群众。这段话表现了毛主席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坚持同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思想品质。这是毛主席一贯的思想,一贯的作风。
  3.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这句话意味深长。毛主席当时在花山,没有公开自己的身份。老人说的这句话,说明他没有认出毛主席来。但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这位老人可能在哪儿见过毛主席一面,或者看到过毛主席的画像,也可能以前在一些地方看到过不少类似的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八路军、解放军的领导干部,但记不清是哪一位了。
  4.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就影响群众的生活。
  这是毛主席对警卫员讲的话。毛主席讲话时的态度是严肃的,话语中“不能……就……”的句式,看出毛主席热爱人民群众,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丝毫没有想到自己工作的环境。

  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1948年的春夏之交,毛主席来到花山村,工作很繁忙。
  第二段(第2至9自然段):讲毛主席关心群众碾米的事。
  第三段(第10至12自然段):讲毛主席让警卫员给碾米的群众送茶水,并教育警卫员应该关心、尊重群众。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毛主席劝乡亲们喝茶和替母女俩推碾子。

  写作特点
  本文中心明确,前后内容联系密切,围绕中心选择的材料较典型。文中关心群众碾米和给碾米的群众送茶水这两件事是主要的,写得比较详细。毛主席为解放全中国操劳则写得比较简略,这样显得主次分明,可以更好地表达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记叙1948年春夏之交,毛主席在花山村关心群众碾米、给碾米的群众送水和帮助群众推碾子三件事,表现了毛主席关心群众、爱护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