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荷(四篇)》综合资料之一

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快乐读书屋 二

             赏  荷(四篇)

             荷  花(节选)

  教材说明

  〔解题〕
  叶圣陶的《荷花》选自《一个少年的笔记》之一《诗的材料》,原文共6个自然段,本文节选的是前3个自然段。这是一篇情景交融、想象丰富的文章,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作者在描写荷花的时候,由荷花的形状写到荷花的颜色,由荷花的整体写到荷花的局部,条理清楚,语言朴实,给人以美的享受。

  〔结构分析〕
  这段节选共有3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去公园看荷花。荷花池里的荷花有的开了,有的没开,清香四溢。
  第2自然段,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姿态。“朵朵不一样,朵朵都好看。”
  第3自然段,写观荷花时的想象,想象自己就是一朵随风起舞的荷花。

  〔语意理解〕
  “今天清早进公园,闻到一阵清香,就往荷花池边跑。”
  以“我”被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作为铺垫,引入课文重点描述部分———一池美丽的荷花。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大圆盘,碧绿的面,淡绿的底。……有的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段话写出了荷花的各种优美姿态。“冒”的字面意思是液体或气体往外或往上涌,这里是形容在一片绿色的荷叶中,白荷花突现出来的意思,形象地表现了白荷花的艳丽夺目、卓尔不群。“挨挨挤挤”写出了荷花很多,紧紧地靠在一起的形态。“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写得很有动感,“饱胀”形象地写出了花骨朵要开还没开时的胀鼓鼓的样子,“马上要破裂似的”让人可以想象到花骨朵马上就要开了,很传神。
  “这么多的白荷花,有姿势完全相同的吗?没有,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都可以画写生画。”
  白荷花形态各异,朵朵不同。写生,对着实物或风景绘画。只有美的事物才会引起人的美感,才会想把它画下来。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本领比齐白石老先生更大了。那画家是谁呢……”
  哪位画家比齐白石老人本领更大,画出了这一池荷花的一大幅活的画?这一大幅活的画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就是那最高明的身怀绝技的画师啊!此句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的赞叹与热爱之情。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这一段是作者的想象。他把自己比作池塘中的一朵荷花,想象中的情节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真的把一池荷花绘成了一幅活灵活现的图画。作者把他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文字描述中,极大地感染了读者,使读者不仅看到了浮现在眼前的一池美丽的荷花,也得到了美的感受和体验。

  〔写作特点〕
   1.语句优美,富有韵律,感情充沛,读来朗朗上口。
   2.描写细腻别致。
   3.想象丰富。

                       荷  花(节选)

  〔解题〕
  本文为汪曾祺的散文《荷花》的节选,原文有7个自然段,这里节选的是前4个自然段。作者以灵动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荷花从选藕到开花的生命历程,在跳跃的意象中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结构分析〕
   这段节选共有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介绍荷花的生长过程。
   第2自然段,写荷花开花的特点。
   第3自然段,写雨中的荷叶。
   第4自然段,表达作者的疑问:为什么荷叶不沾水呢?

  〔语意理解〕
  “我们家每年要种两缸荷花。种荷花的藕,要瘦得多,节间也长,颜色黄褐,叫做‘藕秧子’。”
  “藕”,莲的地下茎,长形,肥大有节,白色,中间有许多管状的孔,折断后有丝,可以吃。这句话写出了用于种荷花的藕和用于吃的藕的不同。
  “在缸底铺一层马粪,厚约半尺,把藕秧子盘在马粪上,倒进多半缸河泥,晒几天,到河泥坼裂有缝,倒两担水,将平缸沿。……荷花好像说:‘我开了。’”
  寥寥几笔,将荷花的生长过程描绘得干净利索,清楚明白。“我开了”,这是一句再简单明白不过的大白话,可用在这里,使前面的文字一下子活了起来。

  〔写作特点〕
  1.意象的跳跃性。跳跃的意象使文章产生了一种跃动的美,并且给人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
  2.叙述的简练性。文章用语极其简洁,以最少的文字表达了最多的内容,表现出炉火纯青的语言运用功力。

                      雨  荷

  〔解题〕
  这是冰心的一篇散文,原作题目为《往事》。《往事》是冰心早年的作品,各节从不同角度体现了作者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之爱的讴歌。本文为其中的第7节。作者由雨中荷叶护持荷花的美好景象,联想到母亲对儿女的呵护关爱,由衷地赞美道:“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由风雨中勇敢慈怜的荷叶对红莲的遮蔽来比喻伟大的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护。
  在冰心的作品中,讴歌母爱的主题占了一个极重要的位置。她曾说:“尽我在世的光阴,来讴歌这神圣无边的爱。”这篇散文是作者虔诚赞颂母爱的名篇之一。作者旨在讴歌母爱,但却移情于景,把笔墨用在对白莲、红莲与荷叶的描写上。只是在结尾处,作者才情不自禁地直抒胸臆,深情地唱出母爱的颂歌。

  〔结构分析〕
   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由眼前之景引入往事。
   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写往事中关于荷的记忆。
   第一层(第3自然段),祖父以三蒂莲喻我们三个姊妹。
   第二层(第4~7自然段),写雨中之莲。
   第三层(第8~9自然段),赞颂母爱,点题。

  〔语意理解〕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介绍后用轻轻一笔,有如电影镜头的切换,将现实引入往事。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喜欢,说是应了花瑞。’”
  红莲被祖父喻为姊妹花。“花瑞”就是花的美好兆头,“应了花瑞”是说莲花三蒂并开时三姐妹出生了,三姐妹的出生正是莲花三蒂并开所预示的结果。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花苞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雨意正浓,天气阴沉。红莲正开、绿叶在侧,寥寥数笔,便挥就了一幅细致生动的红莲图。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儿,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不适意”,心情不好,觉得不顺心,不称心。“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欹”,倾斜。红莲被雨水打得左右倾斜。“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表明了作者为红莲在雨中的命运担心而又无可奈何,着急与无奈流露于笔端。
  “被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说笑,———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在这样一个雷雨大作的天气里,妈妈慰藉女儿———荷叶遮住了红莲,这是一个含蓄的暗示。作者由荷叶覆盖红莲这一自然现象,触发情思,联想到母亲对女儿的爱护,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使人认识到母爱的慈祥,勇敢与无私。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庇?”
  结尾点题,赞颂母爱。作者把自己比作红莲,把母亲比作荷叶。红莲之所以遭遇大雨而不倒,是因为关键时刻有荷叶扶持,绿荷为红莲遮风挡雨,作者由此联想到了人世间伟大的母爱。“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庇?”这句话的意思是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总是母亲无私地为“我”解除各种烦恼,帮助“我”走出困境。“心中的雨点”比喻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烦恼等。“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庇”,比喻母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伟大的爱。整句话抒发了作者对母亲深沉的感激之情。

  〔写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