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荷(四篇)》综合资料之一

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1.移情于景,借景抒情。
   2.以莲喻人,构思严谨而巧妙。

                         荷  叶

  教材说明

  〔解题〕
  本篇是台湾作家席慕蓉的一篇散文。她以一位女性特有的细腻眼光,把小小的荷叶写得极富哲理,让人心服口服,而且语言清新淡雅,读起来轻松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

  〔结构分析〕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院里的荷花每个夏天都开得轰轰烈烈。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我”发现了一种现象,出水面到某一个高度才打开的叶子才是好叶子。
  第三部分(第5~8自然段),由上面的发现联想到人生的境界,太早的炫耀、太急切的追求都只能是短促的幻境而已。

  〔语意理解〕
  “后院有六缸荷,整个夏天此起彼落开得轰轰烈烈,我只要有空,总是会去院子里站一站,没时间写生的话,闻一闻花叶的香气也是好的。”
  “轰轰烈烈”,形容气魄雄伟,声势浩大。这里写出了荷花开得非常茂盛、热闹的样子,也写出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
  “我有一个发现,在这些叶子间,要出水面到某一个高度才肯打开的叶子才能多吸收阳光,才是好叶子。”
  此句表现出女性作者独特的细腻观察。叶子的生长要有阳光的滋养,所以,只有更多接受了阳光照耀的叶子才会长得好。
  “怎么样才能知道?哪一个时刻才是我应该尽量舒展我一生怀抱的时刻呢?怎么样才能感觉到极高极高处阳光的呼唤呢?”
  以三个反问提出心中的疑问,既是对人生的思考,也是对生命的探寻。
  “那极高极高处的阳光啊!”
  以一个感叹句作结,表达了对人生对生命的追求与憧憬。

  〔写作特点〕
   1.由荷叶的样子想到人生的境界,然后提出疑问,最后发出感慨,结构上环环相扣。
   2.运用对比手法,于对比间探问生命的意义,蕴涵深刻。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边读边想象作家们在描绘荷花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感受荷花在不同作家笔下的多姿多彩之美。
  3.认识5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荷花在不同作家笔下的多姿多彩之美。

  〔教学准备〕
   搜集荷花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阅读建议〕
  1.课文选编方式很特别,采用了四个片段同时呈现的方式。因此,教师不必细做分析,应放手让学生阅读,在对比阅读中体会玩味。在读熟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讨论:你从不同作家的眼里,看到了荷花哪些独特的美,四个片段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指导过程。
  (1)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围绕“赏”字展开学习。
  (2)自由读文,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在读中认识生字,并将不认识的生字所带出来的词语画上记号,读一读。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通读全文,把文章读流利。
  (3)初步想想每个片段是怎样写荷的,把自己的理解与疑惑写在课本上。
  (4)抓住文章中你觉得描绘最形象、最生动的地方,说说透过这些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并有感情地朗读。
  (5)植物之美各有不同,同一植物在不同作家眼里也各不相同。试着填写下面的表格。
  (6)在四个片段中,你最喜欢哪一篇,为什么?多读几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积累内化。
  (1)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
  (2)积累课文中写得精彩的词句。
  (3)写下自己的阅读收获。
  4.拓展活动。
  (1)读一读。课外阅读更多写荷的文章或诗歌
  (2)画一画。选取其中的一个片段,画一幅荷花图。

  资料

  〔叶圣陶(1894-1988)〕
   原名叶绍钧,是作家、编辑家、教育家。生于江苏苏州。早年曾试验新式教学。他是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曾主编《小说月报》,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等。在许多读者心目中,叶圣陶只是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及教育家,事实上,他的小说写得非常出色,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也不容忽视。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荷花〕
   又称“莲花”、“水芙蓉”。根茎肥壮,长圆柱形,里面有许多条管形空腔。茎上有许多节,根状茎横生在浅水的泥里,又称作“藕”。荷花有红色、粉红色、白色等,有清香。花托呈杯状,里面有十几个蜂窝式的圆孔,每个孔内有一粒坚果,叫莲子。藕可以作蔬菜,莲子是营养丰富的食品;叶、花梗、莲心、莲须可入药。

  〔汪曾祺(1920-1997)〕
   江苏高邮人。小时候受过正规的传统教育。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40年开始写小说,受到当时为中文系教授的沈从文的指导。1943年毕业后在昆明、上海教中学,出版了小说集《邂逅集》。1948年到北平,任职于历史博物馆,不久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南下工作团,行至武汉被留下接管文教单位,1950年调回北京,在文艺团体、文艺刊物工作。1956年发表京剧剧本《范进中举》。1958年被划成右派,下放张家口的农业研究所。1962年调北京市京剧团任编剧。1963年出版儿童小说集《羊舍的夜晚》。“文革”中参与样板戏《沙家浜》的定稿。1979年重新开始创作。20世纪80年代以后写了许多描写民国时代风俗人情的小说,受到很高的赞誉。出版了小说集《晚饭花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论文集《晚翠文谈》等。所作《大淖记事》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比较有影响的作品还有《受戒》《异秉》等。所作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汪曾祺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他自觉吸收传统文化,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在小说、散文方面,开风气之先。

  〔席慕蓉〕
   著名女诗人、散文家、画家。1943年10月出生于四川省,原籍内蒙古。原名穆伦?席连勃,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大江河,而那条河正是西拉穆伦河。笔名萧瑞、漠蓉、千华穆伦等。1954年赴台。1956年入台北师范学校艺术系学画,并开始文学创作。她先后毕业于台北师范艺术科,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1963年从艺术系毕业后,教了一年的书,于1964年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读书。1969年在该学院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返回台湾。1970年归台,于新竹师专美术科执教。1984于东海大学美术系开《素材研究》课程。席慕蓉的诗句里流露出她对人生的洞察,她的散文里渗透了她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如果说她的诗是“映日荷花别样红”,那么她的散文则是“接天莲叶无穷碧”。席慕蓉的诗宛如一幅图画,散文却像一位端庄睿智、解悟人生的成熟女人。读席慕蓉文章的人无一不被她真挚的内心、敏感的心情、恬美的深情和细节的动情所打动。

  〔坼裂〕 裂开。
  〔慈怜〕 慈善怜悯。
  〔荫庇〕 大树枝叶遮蔽阳光,宜于人们休息。比喻尊长照顾晚辈或祖宗保佑子孙。
  〔苍黄〕 苍白萎黄。
  〔肥润〕 肥美润泽。
  〔侏儒〕 身体异常矮小的人。这种异常的发育多由垂体的功能低下所致。
  〔炫耀〕 夸耀,显示。
  〔根底〕 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