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吧,你飞吧!》综合资料之一

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9 飞吧,你飞吧!

  教材说明

  〔解题〕
  本文节选自罗广斌、杨益言的长篇革命题材小说《红岩》,题目是编者加的。

  〔结构分析〕
  本文描写了监狱中的小萝卜头放飞小飞虫的事,表现了小萝卜头对自由的向往与渴望。全文共17个自然段,按故事情节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身陷囹圄的小萝卜头向往监狱外面的世界,想念家乡。
  第二部分(第7~17自然段),写小萝卜头放飞小虫。
  第一层(第7~11自然段),写小萝卜头抓到一只小飞虫。
  第二层(第12~15自然段),写小萝卜头把小虫子放了。
  第三层(第16~17自然段),写小萝卜头向往解放的日子。

  〔语意理解〕
  “他把每天读的书放在楼梯栏杆旁,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头的栏杆,踮起脚跟,望着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抓”、“踮”、“望”等动作描写,生动地刻画出小萝卜头对监狱外的世界的无限向往与渴望。
  “‘不是近处的山,我说的是那边,白云底下的山那边呀!’”
  监狱禁锢了小萝卜头的身体,却不能锁住孩子的思想。孩子的心向往着白云底下的山那边,向往着无限广大的世界。
  “入春以来,这种虫子很多,常常撞进铁窗,陪伴着常年里没有呼吸过自由空气的人们。”
  铁窗里常年没有呼吸过自由空气的人和铁窗外自由飞行的小飞虫,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失去了自由,人竟然还不如一只飞虫。对铁窗中的人来说,小飞虫也是值得羡慕的,因为它拥有自由。
  “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那只虫子,唯恐伤害了它。”
  对于一个在监狱长大的孩子来说,美丽的小飞虫对他来说也是新奇的。小飞虫所带来的自由自在的气息,将小萝卜头深深地吸引和感染了。“轻轻地捧”、“唯恐”生动地描绘出小萝卜头对小飞虫的小心翼翼,表现出他善良的心地和对小飞虫自由自在的无限羡慕与向往。
  “小萝卜头打开火柴盒,把虫子放了进去。他正要关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他把盒子重新打开,轻声说道……”
  长年孤独的监狱生活,没有玩伴,没有游戏,没有玩具,小萝卜头是多么渴望把这只漂亮的小飞虫留下来啊!他是多么希望可以每天同它做伴,同它说话,向它倾诉自己对自由的向往与渴望。可是,小萝卜头突然意识到,被关到盒子里的飞虫就和自己一样,永远丧失了自由,不能自由飞行的飞虫将不再美丽。小萝卜头的“若有所思”也许是在心里对小飞虫说:我已经没有了自由,不能让你也失去自由。自由是多么美好而宝贵的东西啊!我要看着你自由自在地飞翔。小萝卜头最终将小飞虫放飞了,因为在飞虫自由的飞行中,寄托着他对自由生活的无限向往。
  “‘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在小萝卜头神奇的想象中,飞虫的翅膀就是飞机的翅膀,飞虫坐着飞机到外面的世界遨游去了。他的心向往着解放那一天,自己和监狱里的所有人,都能像小飞虫那样,坐着飞机飞回自己的家乡去;都能像小飞虫那样,舞动着自由的翅膀,在天地间自由自在地飞翔。

  〔写作特点〕
   1.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2.托物寄情。以自由自在的飞虫寄托主人公对自由的无限向往,使文章主题更加生动鲜明。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小萝卜头在监狱的痛苦生活,体会革命者对自由和解放的渴望与向往。
   3.认识1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背诵“一只长着光亮的翠绿翅膀的小虫”一段。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和“空笔”,体会革命者对解放、对自由的渴望与向往。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阅读长篇小说《红岩》中有关小萝卜头的其他故事。
   2.准备有关小萝卜头的幻灯、影视资料和简介。

  〔教学时间〕
   2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1)课文处理。本文节选自长篇小说《红岩》,课文讲述了小萝卜头在监狱里捉小虫和放飞小虫的故事,表现了革命者对解放、对自由的向往。课文篇幅不长,但对细节的描写却传神感人,而且作者在描写小萝卜头放飞小虫时留下了“空笔”,更能引发读者的无限遐想。处理课文时,要注意把握这两个特点。
  (2)教学的指导思想。本文的教学要特别注意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体会细节,在朗读与体会中接受革命教育,陶冶精神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教学思路。教学时要从整体入手,首先弄懂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然后重点体会小萝卜头在捉飞虫和放飞虫时的细节,引导体会理解,最后揣摩作者表达的方法。
  (4)朗读指导。教学应以朗读训练为主要方式,要求读出人物的感情。比如小萝卜头发现飞虫时的惊喜(因为飞虫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小萝卜头关上盒子时发现飞虫的不安时的心灵悸动、放走飞虫的愉悦,等等。要达到“读得动情,体验得真切”。
  ⑸教学过程。
  ①激情导入新课。可采用谈话方式。
  ②了解故事背景。可以利用学生课前准备的资料,在相互交流中弄清楚故事发生的背景,也可以由教师提供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或影视资料,帮助学生大致了解故事背景。
  ③初读整体把握。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熟读流利,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
  ④精读体验细节。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抓住课文中的几处细节,引导学生在读中体验理解。教学时,可先朗读课文,然后说说课文中的哪些细节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仔细默读这些细节描写,想想从细节中能体会到什么,然后小组交流,最后班上交流,教师在交流中相机引导理解,指导朗读。
  下面的两处细节尤其要引起重视:
  第一处:第9、10然段描写小虫的细节。在学生眼里,小虫可能只是一只极普通的飞虫,但是在作品中,小虫却并不普通,因此,对本处细节的体会要引导学生达到一个高度,让学生体会到:这里的“小虫”不是一只普通意义上的小虫,它是那么美丽,它是自由的使者,它给牢房里失去自由空气的人们带来了春天的新鲜气息,带来了自由的希望,它更能坚定革命者的信心———好好活着,勇敢斗争,迎接解放。在引导学生体会的基础上,展开朗读,读出对小虫的喜爱,读出对革命者的敬佩,读出对自由的渴望与向往。
  第二处:第11~17自然段描写小萝卜头捉小虫和放小虫的细节。小萝卜头捉住了小虫后为什么又把它放了,他是怎么想的?小萝卜头放飞小虫时,心里有许多向往,要引导学生对这一处细节进行体会,学生可能有自己的多种体验,教师要鼓励学生走进小萝卜头的心灵,与小萝卜头一起去经历去体验,不要强求一致的答案。处理的方式可参考“朗读———想象———谈体会———再朗读”。要把朗读和感悟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读得动情,体验得真切”的效果。
  ⑤诵读拓展升华。首先,让学生结合课前的阅读,谈谈对于自由的理解,体会小萝卜头和革命者心中对自由的渴望与向往。最后,教师可出示下面的诗歌,在全班的齐诵中结束教学,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无 题
    古承铄

  假如山崩地裂,
  假如天要垮下,
  假如一动就会死,
  假如有血才有花……
  只要能打开牢笼,
  让自由吹满天下;
  我将勇敢上前,
  毫不惧怕!
  2.积累内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一只长着光亮的翠绿翅膀的小虫”一段。
  3.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认读生字,“踮”读第三声,不能读成第四声,注意多音字“壳”的读音。书写生字时,重点指导“踮、磁、廊、瞥”等字。
  (2)造句。
  若有所思
  (3)抄写课文第9自然段。
  4.实践活动。
  (1)举行“我和小萝卜头比童年”演讲会。
  (2)长篇小说《红岩》中还有很多关于小萝卜头的故事,有条件可以读一读,再讲给同学们听。

  资料

  〔蝉翼〕蝉的翅膀。
  〔若有所思〕好像想到了什么似的。

  〔《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