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音》综合资料之一

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快乐读书屋 五   鸟  音

  教材说明

  〔解读〕
  “鸟音”即鸟儿的鸣叫声。本文通过“我”的经历讲述了笼中鸟儿和林中鸟儿鸣叫的不同,告诉人们,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应该自由自在飞翔和歌唱的道理。

  〔结构分析〕
  全文共19个自然段,根据故事情节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我”从小爱听百灵的叫声,就捕了许多百灵鸟,在自家的院子里开起了鸟儿们的音乐会。
  第一层(第1自然段),写“我”从小喜爱百灵鸟。
  第二层(第2自然段),写“我”捕的许多百灵鸟在我家的院子里开起了音乐会。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写爷爷不喜欢“我”养鸟,让“我”感到很奇怪。
  第三部分(第4~19自然段),写爷爷带“我”到大自然中去,体会林中鸟儿与笼中鸟儿鸣叫的不同,让我明白了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应该自由自在飞翔和鸣叫的道理。
  第一层(第4自然段),写爷爷要带“我”去鸟儿最多的地方,让我很纳闷。
  第二层(第5~11自然段),写爷爷让“我”在森林中体会笼中鸟儿和林中鸟儿鸣叫的不同。
  第三层(第12~15自然段),写爷爷告诉“我”花有花色,鸟有鸟性,把鸟儿关在笼子里,是违背了鸟儿的天性。
  第四层(第16~17自然段),写爷爷告诉“我”鸟儿的高贵之处正在于只为终生保持自己的本色和特性而自由地活着。
  第五层(第18~19自然段),写“我”学到了比捉鸟儿更珍贵的东西,放飞了笼中的所有鸟儿。

  〔语意理解〕
  “尤其是那百灵鸟,飞得高高的,又能唱很多种歌,歌声颤酥酥、亮爽爽的,再灵巧的歌手都学不来,真叫人爱得着迷。”
  “百灵鸟”,比麻雀大,羽毛茶褐色,有白色斑点。能飞得很高,能发出多种鸣叫声。吃害虫,对农作物有益。“颤酥酥”,这里指鸟儿的鸣声颤动而柔软。“亮爽爽”,清脆而爽快。百灵是群鸟中的歌唱家,飞得高远,歌声美妙,又吃害虫,这样的鸟中尤物如何能不让人爱不释手呢?
  “满胡同的伙伴儿们都跑来围着鸟笼逗趣儿,邻家的婶婶们也拿了针线,边做手中的活,边欣赏鸟儿们的音乐会。”
  “逗趣”,逗乐儿打趣。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满胡同的人都十分喜爱我家庭院里的那些美妙的百灵鸟。这些鸟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欢乐。
  “然而,这并未引起爷爷的兴趣。而且,他听到我的鸟叫,总是面带愠色。……这让我非常奇怪。”
  “愠色”,恼怒的脸色。这一段文字里包含了几个悬念:1.为什么大家都喜爱那些百灵鸟,而唯独爷爷不喜欢,面有怒色?2.许多老人退休之后都以养鸟来自娱自乐,打发时间,为什么爷爷不这样呢?3.爷爷自己不喜欢养鸟也就罢了,为什么还不喜欢“我”养鸟呢?4.“我”要求爷爷去河边钓鱼时顺便逮几只百灵鸟回来,他为什么总是执意不肯呢?这些都是让“我”、也是让读者感到困惑和奇怪的问题。爷爷的“面带愠色”和上文大家对百灵鸟的喜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激发了读者强烈的解开疑问的欲望。
  “树上的鸟儿真多呀!有黄鹂、百灵、画眉、鹌鹑、云雀……数都数不清。仿佛是百鸟之神,把天下所有的鸟都集合到这里开会似的。”
  树林是鸟儿们的天堂,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只有在树林里,鸟儿们才是真正自由、幸福的。
  “真是不入鸟林,不知百鸟鸣啭的妙境啊!它们忽而来一番旋律整齐的齐鸣;忽而又杂乱无章,各有韵色;间或还有互相答对,倾诉爱恋。”
  鸣啭,婉转地鸣叫;韵色,这里指鸟鸣声婉转而各具特点,音色各有不同。鸟儿的叫声是绝妙的天籁之音,是世间最美的音乐。它们有自己的语言,它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交谈着,自由自在地生活在绿色的空间里。大自然因为有了这些美妙的精灵,而增添了美妙的色彩和勃勃的生机。
  “可我怎么也想不出,一样的百灵鸟,为什么在家养着的和长在树林里的叫得不一样呢?”
  “我”已经对林中鸟儿和笼中鸟儿叫声的不同有了感性认识,但就是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和缘由:不都是一样的鸟儿吗?在哪里不都是一样的叫吗?为什么就给人不一样的感觉呢?而“我”想不明白的问题,正是爷爷要告诉给我的,也正是爷爷带我来到树林里鸟儿最多的地方听鸟鸣的目的。
  “花有花色,鸟有鸟性呀!鸟是天地的灵物。大自然赋予它一对自由的翅膀,一副清亮的嗓子。……成了可怜的玩意儿。”
  这是爷爷告诉我的道理:花有花色,鸟有鸟性。鸟儿的翅膀和嗓子都是大自然赋予的。翅膀是为了自由自在地飞翔,嗓子是为了自由自在地歌唱。大自然才是鸟儿真正的家园,鸟儿天生就是属于大自然的,应该在大自然里自由地飞行和放歌。它是大自然的自由使者,而不是被养在笼中的囚徒。
  “是它唱的歌。但那是一支悲歌,一支痛苦的歌……”
  这就是为什么笼中鸟儿的歌不如林中鸟儿的歌好听的原因了:自然的精灵被生生地困在笼中,没有了自由的翅膀和歌喉,它又怎能唱出美妙动人的歌声呢?歌唱是鸟儿的天性,无论它身在哪里,鸟儿都会唱歌。但笼中鸟儿唱的不是自由自在的欢乐之歌,而是丧失自由的悲凉之声啊!
  “鸟鸣为其心声呀!你听枝头那鸟儿,唱得多清脆,多甜美!这叫声掉在地上还有音儿呢;掉进河里,水也会变得清亮亮地响。……关在笼子里为人鸣叫,违背了鸟的天性呀!”
  人说话有“言为心声”的说法,鸟儿鸣叫同样表达了它的心声。自由自在的鸟儿在树林里放声高歌,无忧无虑,清脆婉转,令人心旷神怡;笼中的鸟儿在寂寞中大放悲声,顾影自怜,哀怨缠绵,令人悲悯哀怜。这就是鸟儿的天性———它只应为大自然而自由歌唱,而不是关在笼中为人唱歌。
  “这正是它的高贵之处,它不为求得人们的欣赏和评赞而歌唱,只为终生保持自己的本色和特性而自由地活着。”
  鸟儿是人类的朋友,它们美化着自然,为大自然奏响着天籁之音,为人类渲染着一个美妙的世界。自由地飞翔和自由地歌唱就是鸟儿的天性。鸟儿在笼中得到人们再多的欣赏和赞美都不会快乐,因为在它们心目中,只有自由才是真正的快乐。它们没有虚荣与矫情,只有自己的本色和特性———为自由而生,为自由而活。
  “这一天,捉鸟儿未有收获,却得到了比捉了鸟儿不知要珍贵多少倍的东西。”
  “我”是爱鸟儿的人,所以鸟儿在“我”的心中自然是珍贵的。而和爷爷来到树林这一天所得到的,比鸟儿不知要珍贵多少倍的东西又是什么呢?那就是“我”终于了解了鸟儿的天性,它们是大自然的天使,它们活着的理由就是自由地飞翔,自由地歌唱。“我”也终于明白了,怎样做才是真正的爱鸟。
  “也是这一天,我放飞了笼中所有的鸟儿。”
  既然鸟儿天生是属于自然的精灵,那么把它们放回自然,让它们重新获得自由,就是最好的爱鸟行为了。当“我”看到笼中的鸟儿一只只扇动翅膀自由地飞向蓝天,放开歌喉开始无比欢愉地歌唱,一定会在心中默默为它们祈祷:鸟儿啊!飞得更高更远,唱得更响更甜吧!

  〔写作特点〕
  1.通过人物对话,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揭示道理,深入浅出,亲切生动。
  2.巧妙设计悬念,使文章平添生趣。
  3.语言平实,用词生动;道理深刻,发人深思。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爷爷话语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自由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3.认识7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爷爷与“我”的对话,感悟爷爷话语的内涵。

  〔教学时间〕
   1课时。

  〔阅读建议〕
  这里提供一种基本阅读思路,仅供参考。
  1.从默读课文入手,然后放手让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梳理问题,确定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如:爷爷为什么自己不养鸟也不喜欢别人养鸟?笼中鸟儿的叫声与自然中鸟儿的叫声不一样在哪儿,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爷爷说的话是什么意思?读了本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等等。
  2.学生自读,尝试解决问题。
  3.组织交流。在自读的基础上,以小组形式交流,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交流。
  4.回读全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语言。
  5.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重点句:“它不为求得人们的欣赏和评赞而歌唱,只为终生保持自己的本色和特性而自由地活着。”
  6.升华认识:作者仅仅是为了给我们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吗?你从故事中获得了哪些感受和启发?
  7.回扣课题:课文为什么以“鸟音”为题?引导学生体会,要学会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生命对自由的渴望与呼唤。
  8.迁移练习。
  (1)认识课文的7个生字。
上一篇:诗二首     下一篇:《鸟音》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