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都维也纳》教科版教学参考

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海顿(1732—1809)〕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生于贫苦车匠家庭。8岁起在教堂唱诗班做歌童,后因嗓败被解雇。刻苦自学作曲,1761年起任匈牙利埃斯台哈奇公爵宫廷乐长达三十年。后曾两度去英国演出,创作了《伦敦交响曲》12部。他最早确立近代弦乐四重奏和交响曲形式,废除通奏低音。其创作广泛吸取奥地利、波希米亚等地民族、民间音乐素材,风格质朴。主要作品有交响曲《告别》《惊愕》《时钟》等100余部以及大量弦乐四重奏、钢琴奏鸣曲、各种独奏乐器的协奏曲、清唱剧等。
  〔施特劳斯(1825—1899)〕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其父与他同名,被称为老约翰?施特劳斯,而他则被称为小约翰?施特劳斯。老施特劳斯也是位作曲家,曾写过150余首圆舞曲,被誉为“圆舞曲之父”,他与写过100余首圆舞曲的约瑟夫?兰纳一起,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基础,直至21世纪的今天,圆舞曲仍方兴未艾,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施特劳斯继承了先父和兰纳等前辈的传统,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的成就比他父亲更大,他是位多产作家,作品编号达479号。其中包括圆舞曲168首,波尔卡舞曲117首,卡得累舞曲73首,进行曲43首,马祖卡舞曲和加洛普舞曲31首,轻歌剧16部。他19岁时就正式登台演奏自己的作品,并获得了巨大成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圆舞曲,被誉为“圆舞曲之王”。1899年6月3日,他因肺炎在维也纳去逝,维也纳人民为他举行了10万人参加的盛大葬礼。他的遗体被安排在维也纳公墓里,在勃拉姆斯墓的旁边,舒伯特墓的对面。
  施特劳斯最著名的作品有《蓝色多瑙河》《艺术家的生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美酒、爱情和歌曲》《皇帝圆舞曲》等。其中《蓝色多瑙河》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此外还作有《雷鸣电闪》等120多首波尔卡舞曲及几十首其他舞曲。1870年起创作了《蝙蝠》《罗马狂欢节》《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吉卜赛男爵》等16部轻歌剧,对欧洲轻歌剧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
  〔手迹〕亲手写的字或画的画。
  〔大师〕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
  〔华尔兹〕(英文waltz)现代舞的一种,起源于奥地利民间的一种3/4拍中慢板的舞蹈。用圆舞曲伴奏,舞时两人成对旋转,舞姿舒缓、典雅。也叫慢三步。
  〔圆舞曲〕一种每节三拍的舞曲,起源于奥地利民间,后来流行很广。
  〔飘溢〕飘荡洋溢。
  〔街头巷尾〕指大街小巷。
  〔庆典〕隆重的庆祝典礼。
  〔乐池〕舞台前面乐队伴奏的地方,有矮墙跟观众席隔开。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镂花〕镂空雕刻的花纹。
  〔名流〕(多指学术界、政治界的)著名人士。
  〔反响〕反应,回响。
  〔轰动〕同时惊动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