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赏析

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是现代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散文集中节选的一篇文章。行文清新优美,语言简洁流畅,却又不失韵味。作为选用的一篇教材,无论是文章的语言,还是文章的意境,均能作为孩子习作赏析的典范文本。
  这部作品是萧红后期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不少研究者提出的作品所流露的那种“孤寂与苦闷”的情怀,其实也可以从这一角度予以理解。
  当然,最值得重视的是这部作品的独特的艺术个性。茅盾对此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堪称精当——“但是我却觉得正因其不完全像自传,所以更好,更有意义。”“而且我们不也可以说: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它于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这美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茅盾《论萧红的〈呼兰河传〉》商务印书馆1947年)
  作为教师,在解读这一文本的时候,不能不把握这样的一个主题。那就是虽然萧红在《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中充满了乐趣童心,语言清新幽默,笔法简洁流畅,但是透露出来的却是内心的一种孤寂和苦闷。
  “我的祖父已年近七十,他是一个慈祥、温和的老人,家里面只有祖父最关心我,所以,一天到晚,门里门外,我寸步不离他,他常教我读诗,带我到后花园游玩,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动了,祖父就拉着我,祖孙俩相依相伴,有着无穷的快乐。”——萧红
  在萧红的眼里,祖父就是她的守护神。用这样的笔调,萧红的作品自然透露出一种轻松闲适,甚至活泼任性的态度。昆虫是可爱的,庄稼是灵动的,甚至野草小花,同样的可爱。种地劳作充满情趣,祖孙俩的对话充满亲情爱意。但是,这样的美好时光仅仅在回忆中显现,仅仅在描述中永恒。笔调越是动人,情感越是深沉。1942年这部作品出版,正当萧红萧军分手不久,她在国仇家恨中写下这部作品,情感自然不轻松。“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种感觉特别明显。薛法根老师紧紧把握住文章的基调,让孩子感受文中优美描述,展开教学。训练学生的审美意识。通过读,来发掘文本中的美感描述。
  体会情感,不能简单地感受祖父和我之间的亲情之美。要感受出萧红笔下童年的快乐是多么的难得。“家里面只有祖父最关心我”这样的情感是非常震撼人心的。在萧红的一生中,童年与祖父相处的这一段岁月最最值得怀念。“一首凄婉的歌谣”这一定位必须透过文字让学生的审美情感与作品产生共鸣。很遗憾,我们没有看完这一教学实录,相信薛老师一定会设计非常精彩的训练来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深沉的情感
  萧红,一位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最终在孤独苦闷中病逝于香港,时年仅仅3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