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思维 体味真情

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教学片段: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得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生:伯父为什么那么严肃,为什么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师:直接理解有点无从下手,我们换个思考方向,先想想这是一位什么样的黄包车夫?用文中的一个词语形容。
  生:饱经风霜。
  师:饱经风霜什么意思?
  生:形容经历过长期艰难困苦生活的磨练。
  师:这是字面上的意思。在你看来,饱经风霜是什么样的形象?
  生:我想,他的脸上一定爬满了皱纹,刻满了风霜留下的痕迹,非常的苍老。
  生:我觉得他一定是衣衫褴褛,裸露的手被冻得发青,光着的脚被呼呼的北风吹得通红。
  生:我想他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头发一定十分斑白而且乱蓬蓬的。
  生:我觉得饱经风霜的样子是消瘦的身体几乎能被风吹走。
  生:我补充,在这大冷的天里,他的嘴唇和脸一定是干裂的,他的眼睛也因为岁月的无情和生活的折磨变得呆滞。他的眼里写着的只有无奈、沧桑和痛苦。
  师:你们的描述刻画出了一位衣不遮体、为生计而苦苦地挣扎的黄包车夫形象,也是对社会最低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的真实写照!听了具体地描述,你对车夫有什么新的感受?
  生:这位饱经风霜的车夫真是太可怜了。
  生:这位车夫让人怜悯。
  师:伯父和爸爸救了这位饱经风霜的车夫。我不明白,这么冷的天,这车夫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街上跑?你们明白吗?
  生:车夫要挣钱养家糊口。
  生:我想车夫一定是挣的钱很少,连养家糊口都困难,更别说买双鞋来穿,所以他只能光着脚在街上奔跑,希望多挣点钱养活家里的老老小小。
  生:我想的是,车夫拉一位客人挣的钱很少很少,说不定还要交租子,交了后剩下的就只够家里人填饱肚子,如果他哪一天不出来拉车挣钱,他的家里人就要挨饿,所以即使天很冷很冷,他没有鞋穿也不能休息,只能出来拉车。
  师:车夫的遭遇和命运真令人同情。现在,同学们联系车夫的遭遇及命运,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去思考伯父为什么严肃,为什么深深地叹一口气,一定会有所感悟。
  (生沉思片刻)
  生:我想到了!伯父一定是由这位车夫想到其他的许多拉黄包车的车夫,有可能也光着脚在街上奔跑,也被玻璃或其他更尖锐的东西划上了脚,却无人救助,只能痛苦的呻吟,说不定还因为无钱医治而残废或者北风怒号中孤独的死去,所以他叹息。
  生:我想到一句诗“四海无闲田,农夫有饿死。”这些黄包车夫虽然拼命的拉车,可是因为政府的无能、腐败,社会的黑暗,他们仍然过着十分贫穷的生活。所以伯父严肃,叹息。
  生:我想到的是当时日本等列国侵略我们的国家,肯定要收刮我们的钱财。伯父可能是联想到钱财都被他们收刮完了,想到像黄包车夫一样的老百姓挣的钱就很少了,生活万分的痛苦,而无能腐败的政府还要压榨老百姓,所以他严肃,他叹息。
  师:是呀,社会的黑暗,当权者置劳苦大众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不顾的现实,千千万万劳苦大众拼了命工作也只能勉强度日的命运,岂是三言两语就说得清楚。伯父怎能不严肃,又怎能不深深地叹一口气?
  (生鼓掌)
  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悟再读读这句话。(学生动情地读着。)

  评析:
  当学生对“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句话理解有困难时,教师随机引导孩子从另一角度进行深入思考,抓住“饱经风霜”一词让孩子充分理解。可以看出,钟老师不仅仅满足于孩子“生搬硬套”的解释,而是鼓励孩子从生活的经验出发,引导其一步步思考、体会,以激活孩子的思维,使孩子们对黄包车夫这个人物形象有了个性化的理解:“非常苍老”、“爬满皱纹”、“目光呆滞”、“衣衫褴褛”、“头发乱蓬蓬”、“裸露的手”、“光着的脚”、“消瘦的身体”等等,把一个鲜活的、被生活所逼、被社会所迫的最低层劳动人民的身影,刻画得淋漓尽致。一句句形象、丰富的语言是自我解读、是自我感悟,是一个让孩子体味情感的过程。唯有如此,孩子才能更真切感受到旧社会的黑暗,激发起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怜悯。由此,伯父为什么“表情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在孩子活跃的思维中,在尽情地描述和深切体味中自然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