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综合资料之一

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解词造句】
  [甲板] 轮船上分隔上下各层的板。本课指最上面即船面的一层。例:游客站在甲板上观赏岸上的景色。
  [模仿] 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例:猴子很机灵,能够模仿人的动作。
  [显然] 清楚明白,很容易看出来。例:这道题的答案显然是错的。
  [取乐] 寻求快乐。例:在别人痛苦的基础上取乐,是不道德的行为。
  [放肆] 任性,一点儿也不受约束。例:小明一离开爸爸,便放肆起来。
  [戏弄] 耍笑捉弄,拿人开心。例:你戏弄一个残疾人,太不道德了。
  [失足] 走路时不小心跌倒,比喻人堕落或犯错误。例:违法乱纪的事不能做,一失足将成千古恨。
  [桅杆] 本课指轮船上悬挂信号、装设天线、支持观测台的高杆。
  [醒悟] 头脑由模糊而变得清醒。本课当明白讲。例:不要再糊里糊涂地混日子了,赶快醒悟吧!
  [不然] 不这样。例:放下武器,举手投降,不然我开枪了!
  [风平浪静] 水面没有风浪,比喻平安无事。例:这海面,无风三尺浪,有风浪千尺,哪有风平浪静的日子?

  【近义词】
  放肆(放任、肆意)醒悟(清醒、觉悟)
  不然(否则)戏弄(捉弄)

  【反义词】
  风平浪静(狂风巨浪)

  【难题讲解】
  1.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这句话说明猴子很明白水手们的心理,所以更加放肆。这是它把玩笑开到孩子身上的原因。
  2.他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向他瞄准,同时喊:“跳到水里,赶快跳到水里,不然我就开枪了!”
  孩子遇到了生命危险,船长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急中生智。船长不但想出了办法,而且做得很果断。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船长经验丰富,沉着勇敢,当机立断。

  【佳句赏析】
  有一艘轮船环游了世界,正往回航行。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站在甲板上。
  这两句话,文字简明朴实,开门见山地介绍了事情发生的环境,为全文作了必要的铺垫,可以“一笔两用”:①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条件。正因为风平流静。水手们才会轻松悠闲起来,才有兴趣拿猴子开心。②暗示了事情的结局。这艘船环游了世界,安全返航,不难推想,这艘船的船长一定是一位久经风浪、经验丰富的人,他在千钧一发的时刻表现出了机智、勇敢、坚定、果毅的品质,想出了妙策挽救孩子:正因风平浪静,孩子跳进水里才能被水手迅速救起,转危为安。由此可见,这两句话的含义是跟事情的发生和结局密切相关的,在文章的开头作了简明的交待,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内容提要】
  这篇课文记叙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的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处的横木上,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紧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果断地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章法结构】
        

  【分段段意】
  第一段(第1小节):讲轮船上一只猴子十分放肆。
  第二段(第2~3节):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
  第三段(第4~7小节);讲孩子走上最高的横木,遇到了生命危险。
  第四段(第8~9小节):讲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来。

  【中心思想】
  通过对船长在紧急关头,果断命令处于危险之中的孩子跳水,使孩子化险为夷的描述,表现了船长急中生智,当机立断处理问题的能力。告诉我们,遇事不能任性,要沉着冷静,善于分析。

  【写作特点】
  一、人物线索较多,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二、抓住事情的相互联系和变化展开情节。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就是在事物的这种变化中形成的。

  学习要点提示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模仿”“显然”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3.学习用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知识扩展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伟大作家。代表作是《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列宁称他的作品是“俄国革命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