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教学实录之二

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一、复习提问:
  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碧螺春的?
  生:课文是从碧螺春的产地、名字由来、采摘、制作过程、品茶这五个方面来写的。
  师:课件出示播放背景图兼音乐。
  久负盛名的碧螺春产地是在太湖的东山和西山,它最大的特点是香,因此古代诗人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谁能联系你看到的茶园和平时闻到的茶香简单说说诗的意思。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增加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像生活一样,不断揭开新的一页,充满不朽的生命力。这里,教师充分调动六年级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过茶园采茶,品尝过茶来理解诗句,厚实阅读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生:学生回答略。
  师:从“入山无处不飞翠”里,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我似乎看到了吴县东山西山的茶汛,那满山遍野青翠欲滴的茶树。
  生2:我看到了绿树映衬着采茶姑娘真是美得像幅画
  生3:我看到采茶姑娘披着晨雾,踏着朝霞,三五成群,结伴走向茶园。
  师:你想不想看看晨雾里姑娘采茶的情景呢?
  二、学习采摘图
  1、谈话:“碧螺春的采摘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每年刚交春分,碧螺春茶汛便开始了。”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课文一起欣赏一下碧螺春的采摘图。
  2、大家边看图边听录音,看看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1)、交流:是美丽动人的图画。
  (2)、出示文字,这一自然段写了清晨,采茶姑娘在茶园采摘嫩芽的情景,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看看从哪些词句中可以感受到呢?
  3、生读后交流。结合自己在电视上看到的采茶姑娘,说说自己为什么会从课文的描写中感受到采茶姑娘的轻盈敏捷。
  (“结合自己看到的采茶姑娘,说说自己为什么会从课文的描写中感受到采茶姑娘的轻盈敏捷。”这一训练,使语文教学生活化,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也优化了教学过程,还能使语文教学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时时用语文,从而激发、引导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4、是啊,多美的文字,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一幅幅茶园的美景展示在我们眼前吗?齐读。
  5、文章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美如画卷,能不能试着记住其中最感兴趣的一两句呢。指名背、齐背。
  师:茶园的景色固然是美不胜收,但采茶姑娘更让我们动容。所以“绿树映衬着俊美的身影,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作者用他那如画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动人的“春早采茶图”。
  师:《碧螺春》一文还为我们描绘了另外两幅美丽动人的图画。
  三、学习焙茶图
  过渡:清晨采茶是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入夜焙茶更是让人感觉新奇无比。今天,就请同学们走进课文角色,在熟读课文以后来扮演焙茶手,体验茶艺。
  1、我们来读读第五自然段,焙茶过程中哪儿让你感到繁忙、新奇?在焙茶手的动作下面做个标记。
  2、根据交流出示:“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
  3、出示焙茶手焙茶录象,边看边学:揉、搓、捺、抓
  (教师利用录象让学生学焙茶手焙茶,这是一个独特的、意想不到的设计。由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敢于大胆想像,充分演练,智慧之花竞相开放,教学高潮不时迭起,学生真正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人。)
  4、同学们演得真好,读得也一定会更好,练练。
  5、还有哪儿让你感到新奇、繁忙?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什么叫“工艺”?为什么称碧螺春为“工艺茶”?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一切有语文滋养的活动,都可以把它当作教材。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6、这一段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如果此时你们正在欣赏焙茶手焙茶,会对他说些什么?
  生:焙茶手真是技艺高超啊!
  生:焙茶手,你的技艺太熟练、太厉害,看你焙茶真是一种享受,收我为徒吧,教我几招焙茶的诀窍吧。
  请读出你们的这种感受。
  师:此时此刻,我想说——(真想尝尝碧螺春茶,滋味到底如何?)
  四、学习品茶图
  1、出示第六自然段,引读。
  如果说看制作碧螺春茶有一种新奇感觉的话,那么,品尝碧螺春茶就更有一种陶醉的感受了。夕阳西下,明月初升。在院中摆上一张桌子,几个人团团围坐,取一套青花瓷茶具,倒上七八十度的温开水,然后分别放入一小撮碧螺春茶。这是在月下品茗。
  2、继续读,联系整个自然段,实物演示,教师当场泡碧螺春茶,让学生仔细观察,引导学生说话:
  (学生通过眼看、鼻闻,充分领略碧螺春茶的香,一个个都发出由衷的赞叹:碧螺春真美呀!碧螺春真香呀!碧螺春多绿呀!
  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努力,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课堂环境,就会使“把世界引进教室”、“把生活引进课堂”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体现。)
  生:茶叶如青螺入水,旋转着飞速下沉。
  师:请你找找碧螺春色艳的句子。
  生:这时叶芽舒展,茸毛轻舒,一旗一枪,嫩绿透亮,姿态极其动人。
  师:请你找找碧螺春香浓的句子。
  生:整个白瓷杯中,汤色碧绿清澈,清香扑鼻而来。
  请一位学生品茶。然后找找碧螺春味醇的句子。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知识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语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就会加深感受。)
  生:轻轻抿上一口,清新爽人。茶水入肚,仍感觉甜津津的。
  师:能理解“一旗一枪”吗?
  生:旗是叶,枪是含苞的芽。
  师:同学们为客人沏碧螺春过茶吗?谁能说说沏碧螺春茶的程序?
  (教师在课前送给学生一些碧螺春,布置学生回家后在课文描绘的情景中邀友品茶,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师:朋友们坐在一起品茶,仅仅是品茶吗?还在品什么?(课前预设:茶有时不单单是解渴之物,在很多时候它像一座桥梁,沟通你我的,使陌生的成为熟悉,使熟悉的成为亲密的。真所谓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交友如茶,则淡而清香,愈渐愈浓,令人回味。)
  (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品茶情景:夕阳西下,明月初升,朋友相聚,品茶谈心。如果仅限于玩味语言文字,可能学生感受不大,课前教师送给学生一些碧螺春,布置学生回家后在课文描绘的情景中邀友品茶,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课上不需教师多费口舌,学生对这段文字的感悟定会在品茶生活中,愈品愈香,愈品愈回味无穷。生活化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在学习内容与学生体验间建立联系,使新学内容能较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达到真正理解,这是优化学习过程的有效途径。)
  生1:读“茶水入肚……那份真诚的情谊随着浓郁的茶香飞溢四周。”
  生2: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师:茶作为中国文化的使者,同样也给国外友人一个了解中国的窗口。有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还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那么你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看到了什么呢?谁来说说?
  生畅所欲言。
  师:真是江南春光美,江南人更美,美在生活,美在劳动,美在创造。
  (美在生活,美在劳动,美在创造。自然地丰富了文本的内涵。)

  【评析】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语言来源于生活,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在生活中学语文,才能学好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像生活一样,不断揭开新的一页,才会充满不朽的生命力。
  一、生活化的课堂环境
  案例中,教师善于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例如:复习提问时,课件出示播放背景图兼音乐,学生不仅在轻松愉快地气氛中复习巩固了前一节课学的内容,而且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利用现代媒体,播放了录像和音乐,既拉近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又唤醒了学生已有的对碧螺春的表象,为学习课文设置了台阶。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努力,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课堂环境,就会使“把生活引进课堂”、“把世界引进教室”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体现。
  二、生活化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