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人活着吗?》教学设计之一

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
    这篇课文由美国影片《泰坦尼克号》的结尾引入,以倒叙的方式,记叙了三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小故事,表现了遇难者对生命的渴望以及永不放弃的精神,赞扬了抢险人员为了抢救他人生命,全然不顾自己安危的高贵品质,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生命之歌。
  二、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发生在唐山大地震中的感人故事,体会救生人员一心排险救人的急切心情以及遇险人员奋力自救的不屈精神,从而感受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那种人间真情以及那种不可折服的民族精神。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感悟“还有人活着吗?”这句话在当时对救生人员和遇险人员都意味着什么?
  四、教学准备:
   1、课外阅读钱钢的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
   2、搜集有关唐山大地震的录象资料。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1976年唐山发生了大地震。对每一个唐山人来说,这都是一场特大灾难。值得庆幸的是,党和政府对灾区人民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派出了医疗队和解放军战士赶往灾区,抢救生命财产,妥善安排受伤人员,与灾区人民一起重建家园。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3、学习生字:泰瓷墟揪赔
   4、利用形近字来记忆生字,重点是“泰、瓷、墟”三个字,还要注意同音字的区分。
   5、解决词语意思:似曾相识、天国福音、魂飞魄散、赔罪、两世为人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交流:课文记叙了唐山大地震中三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小故事,表现了遇难者对生命的渴望以及永不放弃的精神,赞扬了抢险人员为了抢救他人生命,全然不顾自己安危的高贵品质,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生命之歌。
  四、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2、交流:第一部分(1——4)写作者于1998年夏天在电影院观看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号》时深受感动的场面,一句“还有人活着吗?”深深触动了作者的心,自然引起下文。第二部分(5——9)作者生动地给我们讲述了1976年大地震时三个遇难者死里逃生、被人救起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自己永不放弃,不断争取,就有生的希望;人间自有真情在。
  五、作业
   1、完成习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课文
    听写词语:废墟 陶瓷 泰山 揪住 赔罪
  二、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体会情感。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感知文字所负载的情感
   2、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自己的语气、表情等方面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三、学习课文
   1、紧扣重点,读中有所感悟。
   2、感悟“还有人活着吗?”这句话在当时对救生人员和遇险人员都意味着什么,让学生充分表达个人意见的基础上,由老师进行小结。“还有人活着吗?”对救生人员来说,体现了他们对每一个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要让更多的人活下来;对遇险人员来说,则意味着生还的希望、被救的可能。
   3、谈一谈,课文中的哪些事情感动了你?“我的泪,为人类高贵的精神而抛洒。”这“高贵的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一方面指的是面对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灾难,要有一种不气馁、不服输、不放弃的精神,另一方面指的是救生员高度负责、决不留下一点儿遗憾、视他人生命如自己生命的崇高思想。
   4、总结写法(文章以救生员的问话“还有人活着吗?”为作文题目,贯穿课文全过程,使文章形散神聚,中心突出。
  四、感悟真情这篇课文,作者以自己的真情实感,以生动传神的言辞,描绘了在灾难和不幸面前,人们对生的留恋、对生的渴望。唐山人是不幸的,唐山人又是幸运的,因为在这场灾难中,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浓浓深情,感受到了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可亲可敬的解放军战士。真可谓“苍天无情,人有情”。
  五、灾难再现
   1、观看唐山大地震的录象资料,感受地震时的场景,激起学生对战士的敬仰之情和对现实生活的无限热爱。
   2、谈地震灾区孤儿的安置问题,感受党对灾区人民的关怀之情。
  六、作业
   1、完成同步
   2、写一读后感

  板书: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