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教学实录之三

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生;就是刚才那句话“八年来”,不是亲人要是培养成亲人的话,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成的,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变成亲人。
  师:这回说对了,不是培养是变成亲人啦。从血缘上说不是亲人,可是八年了,八年多这样慈母般的关怀,他们实际上已经变成什么了?
  生:亲人。
  生:“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这句话是说大娘冒着生命危险给志愿军送打糕,可是回来时还没走到村子,就累得昏倒了,说明她的身体很虚弱,但她不顾自己的虚弱,坚持给志愿军送打糕。
  师:非常好,送完打糕后,大娘付出了代价,昏倒了。
  生:我也要说服老师。(读)“我们还记得……唯一的亲人。”
  师:(很有情感地范读)“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再读一次。(学生再读)
  师:大家一起来读一次。(学生齐读)
  生:对大娘来说,小孙子是她唯一的亲人,可是敌机来了,她不顾小孙子,先抢救伤员,伤员比她的小孙子还重要,在她心里,伤员也是她的亲人。
  师:像自己的儿女一样。你说得很好,但你注意到没有,课文中用了许多“反问句”,说得比“陈述句”要有力得多。你能就你说的这些内容,说一个反问句来质问我,把我问得哑口无言。能试试吗?
  生:大娘牺牲了小孙子,这不就是亲人吗?
  师:不太好,没说清楚,语气也没有多大力量。谁来说?
  生:大娘为了抢救志愿军伤员,丢下自己的小孙孙,这还不能说明他们是亲人吗?
  师:你话中说的“他们“是指谁?得说清楚,再重说一次。
  生:大娘为了抢救志愿军伤员,丢下了自己的小孙孙,这难道还不能说明大娘把志愿军战士看成是自己的亲人吗?
  师:问得很好。我承认我哑口无言了。(众笑)“唯一的亲人“,大娘的其他亲人是不是不在身边?
  生:不是,可能是打仗时都牺牲了。
  师:都牺牲了,已经不在世上了,只有这么一个小孙孙。但是为了抢救伤员,她又失去了这个小孙孙。大家再读这句话,“您为我们……”要用十分崇敬而又沉痛的情感来读。
  生:(读)“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师:还不够沉痛。(做一次示范)再读。(学生沉痛地读)
  师:就是这样一位大娘,八年的时间,像慈母一般地照顾、爱护志愿军的一位老大娘,一直爬着山坡,走啊,送啊,一直和志愿军依依不舍。所以一开头志愿军怎么说的呢?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大娘,……几夜没合眼了。”
  师:咱们从课文开头起,再把这两句学一下。注意听(范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几夜没合眼了。”(学生学读这两句)
  师:别人打拍子唱歌,咱们打拍子读课文,你们看我的手势,就知道抑扬顿挫了。开始。
  (配合教师手势,学生重读)
  师:这回我不打手势,你们自已读。(学生重读)
  师:再往下读。
  生:(读)“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
  师:不错,就是太悲哀了。(众笑)不要那么伤心,而是一种尊重,一种怀念,一种感激。大家看我的手再读一遍,开始。
  生:(读)“大娘,停住……快回家休息吧。”
  师:好,谁敢举手说我是班里读得最好的?有这个自信没有?我发现咱们班同学挺喜欢学习挺喜欢争取第一。但是我一问谁敢自己读,却都往后钻?(众笑)人要是没有自信,这一辈子就什么事也做不好,什么叫自信?相信自己能把摆在面前的事做好,这就叫自信。自信可不是骄傲,现在谁能很自信地举手?有一个了,别人呢?(众笑)你们都笑什么,其实他读起来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他这一份自信是最好的。(指导学生读)
  生:(读)“大娘,停住您……快回去休息吧!”
  师:非常认真!(学生热烈鼓掌)现在他是站在领奖台上的第一名,你要是比他读得好,他就坐下,你站在领奖台上。谁能把他读坐下?(众笑)好,你来。
  生:(读)“大娘……快回去休息吧!”
  师:好不好?
  生:好。
  师:谁能再把她读坐下?(另一生站起来读,学生鼓掌)
  师:好,你们俩谁坐?(学生争论,有说他坐,有说她坐)
  师:好,两个人都很好,并列第一,谁还读?把他们一齐读坐下。(另一生站起来朗读)
  师:好,谁也别坐了,大家都起立,我们先下课休息!(众笑)

第二课时


  师:就像上节课一样,抓住非常有情感的句子来感动我,抓住事实来说服我。刚才大家主要讲了大娘的事实,读出了感情强烈的语气。抓得准,读得好。我想小金花和大嫂这两段你们一定比刚才找得更好,读得更好。行吗?
  生:行。
  师:开始做准备,同时看大嫂那一段。(学生各自朗读)
  生:我说服老师。(读)“那一回,侦察员老王……鬼子看守着。”一个班的鬼子是很多的,她妈妈和小金花就敢去把老王解救出来。
  师:不顾个人的安危是吧,对!两个人对一个班,很有勇气。
  生:(接读)“你回来以后,焦急地等待妈妈。可是等来的却是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噩耗。”这句话说小金花的妈妈为了解救志愿军与敌人同归于尽,说明她与志愿军的情谊很深。
  师:说得对不对?
  生:对。
  师:那你的意思是说她与敌人同归于尽就是与敌人一块死,对不对?
  生:对。
  师:谁还想说?刚才没有举过手的同学?
  生:老师,我要说服您,同时感动您。(师插话:好啊,好啊!学生读)“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怎么落泪了呢?”
  师:你们发现没有,她读得好不好?
  生:好。
  师:你再读一次,(生重读)大家跟着一起再读一遍。(学生齐读)
  生:小金花的妈妈牺牲了,她都没有哭,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分别的时候却哭了,我认为她把志愿军当成自己的亲人了。
  师:对,刚才上课时,提这个问题的是哪一位同学?(指板书念“平时很刚强为什么分别时哭了?”一生站起来)他刚才解释的你听清没有?
  生:听清了。
  师:他是怎么解释的?你现在怎么理解的?
  生:因为志愿军在朝鲜战斗了很长时间,他们都建立了很深的感情。所以小金花在志愿军走的这一天比妈妈牺牲的时候还激动。
  师:所以她哭了。先坐下,这里我有一个想不明白的地方,她不忍和志愿军分别,所以掉泪了,那么她妈妈牺牲了,她就不伤心吗?那时怎么没哭啊?
  生:因为她妈妈是在和敌人斗争中牺牲的,所以她一定要为妈妈报仇,可是志愿军……
  师:(打断)我问的是小金花为什么不哭。
  生:因为……她妈妈死得很冤。
  师:所以就不哭了?(众笑)谁来说明?
  生:因为她妈妈是死在战场上,她觉得光荣。
  师:所以就不哭了?也说不通。
  生:她觉得死得值得,因为救的是侦察员。
  师:大家想这么一个问题,小金花的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她伤心不伤心?
  生:伤心。
  师:她想哭不想哭?
  生:想哭。
  师:但她没哭,她的眼泪流到哪去了?
  生:心里。
  师:流到心里,流到心里变成什么了?
  生:仇恨。
  师:变成了仇恨,变成了力量。但你怎么知道变成了仇恨?
  生:因为书上写着“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师:把这一段前后都读一下。
  生:(读)“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我一定要报!”
  师:(打断)不像,谁能把它读像了?(另一生站起来重读这句)
  师:还是不太像。(又一生重读)
  师:大家想,她说她报仇这句话是向着大家喊呢?还是自己给自己下决心呢?
  生:自己给自己下决心。
  师:那这句话应该怎么读?你们仔细体会体会。要咬牙切齿地,把仇恨咽在肚里。读时,不要太流畅,要增加一点停顿,攥紧拳头去读。注意听我读。(范读)大家读一遍。
  (学生齐读后,又指名学生起来读)
  师:非常好,谁还想读?(另一生站起来读,也读得很好,引起全体掌声)
  师:但是和志愿军分别的今天,小金花再也忍不住了,流下了眼泪,这是怎么回事?
  生:和志愿军的感情太深了。
  师:对,她经常和志愿军在一起聊天,在一起战斗,还给志愿军唱歌,“小金花,不要哭了,”我们再把这些句子读一读吧。
  生:(读)“小金花,不要哭了……你一向是个刚强的孩子呀。”
  师:读得很有情感,我的确很受感动。通过大娘和小金花这两段我已经看出了咱班同学很能抓事实,经过自己的理解,再变成自己的话来说,非常好;也能够像刚才那些同学用自己的情感读出来,能够感染我。第三段我听听你们读,就知道你们理解了没有,被感染了没有,敢让我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