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第11册第二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语文A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4.本课生字的识记宜放在语言环境中与教学同步进行。
  5.拓展与实践。第一首诗学完后可以依照唐诗素描的形式让学生写一写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对意境的想象,并找些李商隐的其他诗作来读一读,如《夜雨寄北》《无题》《嫦娥》等。第二首诗学完后可让学生收集王维的诗作与其他思家怀乡的作品读一读,丰富积累,如《月夜》《杂诗》等。
  四备学情
  《乐游园》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是孩子们早已熟谙于心的古诗,因此背诵已不成问题。所以,在教学设计时就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淀,教给学生不会的,迫切想要了解的。因此,通过品词析句走进诗歌意境,了解诗人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才是教学重点。
  参考资料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重阳节的传说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老人节。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理解诗句意思,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两首诗的意思,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含蓄而深沉的感情。朗读背诵这两首诗。
  教学准备
    课件(或课文图片)、相关拓展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诗句激趣,释题导入
  1. 课件出示有关乐游原的诗句,学生齐读,引出课题——乐游原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乐游原头春尚早,百舌新语声卑卑。”
  2.读题,解题。乐游原:地名,在长安城南,唐朝时是有名的游览胜地。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要求做到字正腔圆,并且富有节奏感。因为这首诗歌对学生而言已经相当熟悉。
  2.指名读,理解“向”和“驱”在诗中的意义。
  3.默读古诗,结合诗下的注释和图片,理解诗意。
  4.汇报交流:我从诗中读到了这样的一幅画面……
  相机教学:如果学生理解不够全面,师作以下讲述:
  诗人于傍晚时分,乘车观赏乐游原。登高远望,只见那雄伟的长安城关和秀美的山川田野,都沐浴在无限美好的夕阳金色余辉之中,便产生了“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的叹惋之恨,于是写下了这首五言绝句。
  也有人用现代诗诠释这一名篇:(课件出示)
  时间进入傍晚心意不佳,驱车到乐游原观赏落霞。
  这夕阳美景真是无限好,可只是黄昏已漫浸天涯。
  三、品词析句,感悟诗情
  1.知诗人心。
  (1)诗人何时驱车登古原?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意不适)
  体验:你心情不好时会怎么做呢?
  诗人心情不适时是怎么做的?
  (2)小结:诗的头两句写登赏乐游原的时间和原因。傍晚时分天色渐暗,往往会引起人们的惆怅之感。(板书:惆怅)
  (3)女生齐读一、二句。
  2.感诗景美。
  (1)介绍乐游原: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古原,全长安城风光尽收眼底。
  (2)教师创设情境,学生闭目想象画面:夕阳把它的金辉铺洒下来,这时的乐游原是怎样的美景呢?远望繁华的都市长安又是什么模样?
  学生自由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3)指导朗读第三句。夕阳/无限好感爱“无限”之美,读出那种赞美之情
  3.悟诗人愁。
  (1)面对美景,诗人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只是”对应了诗歌中的哪一句?
  为什么会有这种良辰美景苦短暂的感受呢?
  (2)补充诗人简介及相关背景资料:诗人所处时代是国运日衰的晚唐,他在25时被令孤楚之子推举中了进士,王茂之欣赏他的才华便将女儿嫁给了他,由于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从此他便陷入了牛李党派之争而无法自拔。他空有抱负而无法施展,终身不得志。
  (3)朗读“只是/近黄昏”师:惆怅伤感的情绪,人生失意的感慨,国家大势将去的忧虑,全在这一声长长的叹息里。(板书:伤感
  4.读诗韵。
  带着对诗歌的理解齐读
  四、作业巩固
  1. 唐诗素描——让学生以诗人或是旁观者的身份写一写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对意境的想象。
  2.默写本诗。
  3. 推荐诵读欣赏《夜雨寄北》《无题》《嫦娥》等。

  板书设计: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登原遣怀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触景生情

                    第二课时
  一、简介习俗,诗题导入
  1.中秋节之后,我们又将迎来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那就是?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作为一种节日出现在我们现代人面前,其实是缘于唐朝王维的一首古诗。
  学生齐声说出诗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师相机板书。
  2. 读题,解题。
  忆——思念、想念;山东——此处指诗人家乡蒲州,属山西范畴,在华山之东,故称山东,非现在的山东省。
  3.那么,重阳节到底有些什么习俗呢?这首诗告诉了我们部分答案。
  二、初读诗歌,理解大意
  1.指名学生朗读诗歌。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节奏基本上是2212。
  2.齐读。
  3.生谈在诗中的发现:重阳节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