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根的兰花》教学设计之一
鲁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
1、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说出本文以“失根的兰花”为题的深刻含义。
2、学生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精美语段,展示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说出作者在本文中所寄托的“绵绵思乡情、悠悠爱国心”。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生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精美语段,展示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说出作者在本文中所寄托的“绵绵思乡情、悠悠爱国心”。
2、难点: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说出本文以“失根的兰花”为题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于离乡背井的人们来说,剪不断、理还乱的,无疑是那悠悠的乡思和绵绵的乡愁。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不着一个“愁”字,却道出了写不尽的乡愁;台湾诗人余光中以《乡愁》为题,反复咏唱,直抒胸臆,也还是那化不开的两个字:乡愁。台湾作家陈之藩在《失根的兰花》中就表现了这种刻骨铭心的思乡爱国的情感,读来令人动容。
二、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字音。
坍塌 嚼菜根 喧哗 拙重 群山万壑 诗意盎然
2、理解词义:
坍塌:
喧哗:
诗意盎然:
3、补充介绍:
陈之藩:(1925年6月19日——),字范生,河北省霸州市人,曾赴美、英留学获博士学位,并在美国和香港的大学讲学。他的散文作品带有透彻的理性,取材常由生活体验出发,融入丰富的人生阅历。陈之藩为了他所献身的事业半生漂泊奔波于异域他乡。文章写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遭受日本侵略,作者当时在美国留学,“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的他对当时的中国和自己的处境有感而作。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宋亡后,隐居苏州。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有人当面指出缺陷:“怎么所有兰花都不画根?”郑思肖顿时脸像霜冻,沉沉地回道:“国土已失,何处有兰花长根的所在?”来人深为他的高尚民族气节所感动,放声大哭:“国土沧丧,山河破碎,兰花无根,人也无立脚之地了。”失根之兰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象征着宋亡之后无所依傍的思想感情。
4、简介文章写作背景。
三、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和朋友到费城郊区一个小的大学里看花,看到的是牡丹、雪球和丁香,并没有兰花,可是文章却以“失根的兰花”为题,这是为什么?
2、作者说“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根据上下文。简述作者流泪的原因。
3、作者少年离家时与到美国后的感受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4、题目“失根的兰花”中“兰花”指什么?“失根的兰花”又是什么意思?
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作者的这种“失根”状态?
四、合作探究:
再次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章中的情感,用曲线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喜欢的理由,并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用?号划出你不懂的句子,小组讨论交流。
重点讨论交流下面的问题:
1、“在沁凉如水的夏夜中,有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显得星光晶亮;……是儿童的喧哗笑语与祖宗的肃静墓庐,把它点缀得美丽了。“谈谈你对这段话的认识。
2、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亡”。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五、拓展延伸:欣赏余光中的《乡愁》。
六、课堂测评:
1、填空:《失根的兰花》作者是__________,作者以“根”喻__________,以“兰花”喻__________,以“失根的兰花”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说,人生如萍;作者说,“人生如絮”,关于人生的比喻还有哪些?
七、布置作业:从生活中寻找灵感,看鱼,看云,看花,看树,看夕阳,看日出……先说明看事物的缘由,经过,再抒写心中的感受,并借此引发议论,写一段话。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土地的誓言》导学案
下一篇:《荒岛余生》教学设计之一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