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水天上来》综合资料之一

北京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11 黄河之水天上来

  教材说明

  〔解题〕
  本文为现代著名作家刘白羽的一篇散文。文题《黄河之水天上来》化自李白的诗作《将进酒》的第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本文题目即表现出文章的基调:大气磅礴,气概豪迈雄壮。

  〔结构分析〕
  本文描写了在刘家峡和在飞机上看黄河的不同感受,赞美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磅礴气势和神奇风采。
  全文共6个自然段,按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在刘家峡所看到的黄河。
  第一层(第1自然段),写兰州的黄河令“我”失望。
  第二层(第2~3自然段),写刘家峡黄河的雄伟壮观。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写在乌鲁木齐返回北京的飞机上看到的黄河。
  第一层(第4~5自然段),写飞机上升过程中看到的景象。
  第二层(第6自然段),写在飞机上看到的梦幻一般的黄河。  

  〔语意理解〕
  “不过,说实在话,兰州的黄河令我失望。”
  此句为下文描写在刘家峡看到的黄河的雄伟壮观做了铺垫,使兰州的黄河与刘家峡的黄河形成鲜明的对照。
  “黄河在我的记忆中永远是奔腾呼啸的激流啊!第一次给我的印象特别深,那是40年前了,我从风陵渡口眺望黄河,……那是何等惊心动魂的气概呀!”
  这是作者40年前第一次眺望黄河时的印象。“奔腾呼啸的激流”是永远刻在作者脑中的,对黄河的第一印象。风陵渡,在山西省芮城县西南端,黄河南下自此向东转弯,因附近有风陵而得名。同蒲铁路经此,经黄河大桥通陕西省孟塬。为晋、陕、豫三省交通要冲。“冰排”,大块的浮冰。“天崩地裂”,形容声响强烈或变化巨大,像天塌下来、大地裂开一样。也说“天崩地坼(chè)”。“轰鸣”,发出轰隆轰隆的巨大声音。“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气概”,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出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指正直、豪迈的)。在作者的记忆中,黄河是雄壮豪迈、排山倒海的奇观,作者的这个印象也与兰州段黄河的安逸平静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谁知当我埋怨兰州的黄河平淡无奇的时候,就在离兰州不远的刘家峡,黄河向我展示了雄伟壮观的景象。”
  此句为下面对刘家峡黄河描写的总起句。说明了作者对刘家峡黄河的总体印象———雄伟壮观。“平淡无奇”,平平常常,没有出奇之处。刘家峡,黄河上游峡谷之一,在甘肃中部永靖、临夏和东乡族自治县三县间,长约11千米,落差18米,富水力资源,峡口建有刘家峡水电站。
  “我看到的是什么?如乌云乱卷,如怒火,如狂飙。这些乌云先是从下面向上喷射,喷到半空,又跌落下来,化成茫茫银雾……直耸高空,巍然不动。”
  这段文字详细、生动地描绘了刘家峡黄河的雄伟壮观,是对总起句的注解。句子的开头以设问提起,更加突出了黄河之壮观给人心灵带来的震撼。三个“如”字连用,强调了黄河气势的雷霆万钧。“狂飙”,急骤的暴风,比喻猛烈的潮流或力量。“原子弹”,核武器的一种,利用铀、钚等原子核裂变所产生的巨大能量进行杀伤和破坏。爆炸时产生冲击波、光辐射、贯穿辐射和放射性污染。“蘑菇云”,由于原子弹、氢弹爆炸而产生的蘑菇形的云状物,其中含有大量烟尘。火山爆发及星体碰撞等也能形成蘑菇云。“巍然”,形容山或建筑物雄伟的样子。这段文字暗喻了黄河水势之壮观、威力之宏大有如原子弹爆炸一般,极其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
  “我再举首仰望,只见 岩壁立,万仞摩天,峡谷之内,烟雾缭绕。那奔腾的黄河水发出千万惊雷般的轰鸣。”
  此句为仰视所见。“ 岩壁立”,高而险的山岩如峭壁一样耸立。“万仞”,仞,古时8尺或7尺叫做一仞,万仞,形容山非常高。“摩天”,跟天接触,形容很高。从仰望的视角来看,峡谷两岸的山峰愈显得高耸入云,险峻奇伟。“烟雾缭绕”是黄河的奔腾咆哮撞击出的遮天的水雾。“惊雷”是使人震惊的雷声。黄河水的奔腾咆哮之声用“千万惊雷”来形容,可见其声势之浩大,气势之雄壮。
  “我到坝顶俯视,才看清黄河有如无数巨龙扭在一起飞旋而下,在窄窄的两山之间,它咆哮,它奔腾,冲起的雪白浪头竟比岸上的山头还高;……远去,远去,再远去,整个黄河都为白烟银雾所笼罩。”
  这是从坝顶俯视的黄河全景。前文的平视、仰视根本看不清黄河奔流的状态,满视野只有一片烟雾缭绕,满耳只听到万雷轰鸣。而在坝顶俯视,则看清了黄河奔腾不息的状态———“有如无数巨龙扭在一起飞旋而下”,一个生动的比喻,一个“扭”字,无比形象地描绘出黄河水打着巨大的旋涡倾泻而下的壮观场面。其水量之大,水流之急,以至于由于剧烈撞击产生的浪头竟高过了岸上的山头!激流与浓雾飞旋而下,波浪互相撞击,猛烈地向上涌起,向前翻滚,其势浩荡,其状汹涌,其神雄劲。三个“远去”连用,抒发了“大河东去,大浪淘沙”的豪迈情怀。
  “我却没有料到,我真正一览黄河雄伟神姿,是在从乌鲁木齐返回北京的飞机上。”
  一个简短的过渡,将镜头切换到飞机上。也说明了上文所看到的无比壮观,还不是我所见到的“真正的”黄河雄姿,极大地激发了读者随作者共同一览黄河真正雄姿的愿望。
  “一种出乎意料的梦幻一般的奇景突然出现在眼前:一条忽明忽暗的长长的带子蜿蜒盘旋在茫茫大地之上!”
  这是在万米高空俯瞰到的神奇的黄河:它像天宫的仙女无意间飘落的玉带,若明若暗,飘忽闪烁,弯弯曲曲,飘落凡尘。“蜿蜒”,(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这幅图景简直让人分不清是在人间还是在仙境,甚至产生了梦幻一般的感觉。
  “这情景真让人惊叹。”
  此句与上文在刘家峡看到黄河奔涌时的“这场景真有点惊人”形成对照。黄河的浩浩荡荡,雄劲豪迈只是有些使人吃惊;而高空鸟瞰下的黄河之美则令人不禁惊讶赞叹!“有点惊人”与“让人惊叹”的对比,更生动地反映出此时情景给作者带来的视觉和心灵的震撼,从侧面表现出黄河于惊涛骇浪之外的另一种境界,另一种美。
  “苍莽的母亲大地啊,是你的乳汁,从西北高原深深的地层中喷涌出这一道哺育着千秋万代、子子孙孙的河流。”
  此句由赞美黄河转而赞颂孕育了黄河的祖国大地。“苍莽”,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西北高原深深的地层”,指黄河的发源地马曲,在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雅拉达泽山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祖国母亲的象征,所以,对黄河的赞美就是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就是对祖国母亲的赞美。
  “它纵横奔驰,滂沱摇泻,呼啸苍天,排挞岩谷。”
  此句继续赞美黄河的雄劲气势。“纵横奔驰”,指黄河奔放自如,势不可当。“滂沱摇泻”,形容黄河水量巨大,一倾千里,气势雄壮。“呼啸苍天”,指黄河涛声巨大,如苍天中万雷轰鸣。“排挞岩谷”,挞即打,指黄河惊涛拍岸,巨浪涛天,劈打着岩石和山谷。
  “这时,一曲赞美黄河的嘹亮歌声,从我心中飞出,飞向长天,飞向黄河,随惊涛骇浪而飞扬,而回荡。”
  黄河的雄伟神姿令“我”震撼,令“我”惊讶,是辽阔无垠的西北高原的土地孕育了这样一条雄伟而美丽的河流。“我”赞美黄河,“我”赞美苍莽的母亲大地,赞美我们的祖国!这就是作者心中的歌唱。

  〔写作特点〕
  1.按刘家峡和飞机上观黄河的不同所见和感受结构篇章,层次清晰,结构整齐,思路鲜明。
  2.综合运用对比、比喻、夸张、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表现黄河的雄伟气势与神奇风采,生动传神。
  3.不断变换视角,呈现黄河在各种角度下的不同风采,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4.通篇文字激荡着一股磅礴气势,抒发了对黄河和祖国的热烈之爱,豪迈雄壮,震撼人心。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和品读,体会黄河磅礴的气势和哺育中华民族的奉献精神,体会作者对母亲河的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的情感
  2.学习“摘抄”这种写读书笔记的方法,积累、品评文中的好词佳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主动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读通课文,从文中形象、优美的语言中体会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的感受。
  2.学习品读和摘抄课文优美的词句、段落,并积累下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文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黄河的图片资料、诗歌

  〔教学时间〕
  3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把多种方式的朗读作为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把摘抄作为深化理解、梳理感受的重要途径,把背诵作为内化语言、厚实积淀的重要手段,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1)导入新课。
  导课1:谈话导课,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关于黄河的图片资料和诗歌,从感性上认识黄河,顺势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