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土也是井底之蛙”

浙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一、研读品文
  师: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读第四段,想想闰土给“我”讲了哪几件事。(学生自学)
  生:写了“捕鸟”“捡贝壳”“看瓜”和“看跳鱼儿”四件事。
  师:你对哪件事比较感兴趣?(举手表示)
  师:既然这么多同学对捕鸟感兴趣,那我们就先学习这件吧!课文第几自然段写捕鸟的?
  生:第六自然段。
  师:默读第六自然段,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学生自学,交流。)
  生:我从“须下大雪才好”体会到闰土很聪明。因为闰土知道下大雪时小鸟找不到吃的,正好能捕鸟。
  生:我体会到闰土很能干。“下了雪,我扫出了块空地,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面。”
  师:你体会得这样好,一定也能读得好。愿意读读吗?(生读)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闰土捕鸟的方法很好,我读的时候,就突出了几个动词。
  师:真不错。还有谁也愿意来读一读?(指名学生读)
  师:喜欢读的同学自己读读吧!(学生自由读)
  师:还有什么不同的体会吗?
  生:我从“什么都有”体会到鸟雀很多,这也说明闰土很会捕鸟。
  师:你能读出鸟雀的多吗?(生读)
  生:我从“只一拉”体会到闰土捕鸟的方法很简单。
  师:闰土在讲述这件事时会是怎样的神情语气呢?
  生:很自豪的。
  师:那就自豪地读读这段话吧!(生读)
  师:捕鸟这么有趣,想看看当时的情景吗?(播放多媒体课件)
  师:闰土是个聪明的孩子,他知道怎样捕鸟,还知道海边有贝壳,谁来读读捡贝壳这段?(指名读)
  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海边的贝壳颜色很多,形状也很多。
  师:能读出颜色和形状的多吗?(指名读,齐读。)
  师:海边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白天捡贝壳,晚上还可以去看瓜呢?你喜欢用什么方法来学习看瓜这一段?
  生:我喜欢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学习。
  生:我喜欢到课文中找找语句,看看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我喜欢想像当时的情景。
  师:那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学习这一段。
  (生自学、交流)
  (指名朗读)
  师: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
  生:因为刺猹是很惊险的,如果声音太大会把猹吓跑的,所以读得轻一些。
  师:他是这样理解的,还有不同的读法吗?(生读)
  生:因为闰土是在讲一件稀奇的事,所以我读得神奇些。
  师:还有些同学想读一读这件事,自己找个伙伴读读吧!(生读)
  师:还有同学有不同体会吗?
  生:我从这件事体会到闰土很勇敢,因为猹是很凶猛的,闰土还敢去刺。
  生:我体会到闰土经常去刺猹,因为他知道猹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师:让我们去看看这惊险刺激的一幕吧!(播放多媒体课件)
  师:看完后你有什么体会?
  生:我体会到猹的狡猾。猹反从胯下窜了,因为从其他地方逃跑,还是能刺到的,而从胯下窜就刺不到了。
  师: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
  生:我有一句话不懂,“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不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为什么有两个破折号?
  师: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句子。读读句子,体会。
  生: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因为我当时和现在都不知道猹是怎样的,起说明的作用。
  师:那么第二个破折号的作用呢?
  生:这个破折号也是起解释说明的作用。因为破折号后的句子里说明猹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师:这个句子的意思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吧!
  师:闰土所讲的这些事,都是我所不知道的,我所不知道的事,文中还有一件,是哪一件?
  生:是看跳鱼儿。
  师:谁来读一读?(生读)
  师:听了以后,你有什么体会?
  生:我感到跳鱼儿很有趣,它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生:我知道跳鱼儿又叫弹涂鱼,它能爬到树上去,它的脚其实是它的鳍。
  师:这是你课外搜集的,对吗?你知道的可真多,你有跳鱼儿的图吗?
  生:有。
  师:能给大家展示一下吗?(展示图片)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有趣的跳鱼儿吧!(生齐读)

  二、质疑品文
  师:鲁迅是位大文豪,他的文章幽默含蓄,耐人寻味。请你仔仔细细读一读课文,你有琢磨不透的地方吗?把它找出来。
  生:我发现有一个地方标点用得不准确。“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这个句子中,应该用顿号,不应该用逗号。
  师: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如果像你所说的那样,这个句子就成这样了:
  (板书: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仔细地读一读,和课文中的句子比较一下,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生:顿号读得快,逗号读得慢。
  生:闰土当时是边想边说的,一个词一个词说得很慢,不像背书一样很流利地背出来的。
  生:我觉得鲁迅故意用这种手法来体现闰土憨厚、朴实的特点。
  师:说得有理,现在你觉得用顿号恰当还是用逗号恰当
  生:用逗号恰当。
  师:课文中这样的情况还有,请你找一找。
  生:“要管的是獾猪,刺猥,猹。”这一个句子也是这样的。
  师:读书就应该这样读。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生:我有一个句子不懂。“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什么?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读懂这个句子:(课件出示)“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读一读这个句子,什么地方读懂了,什么地方读不懂。
  生:我知道“素不知道”就是“向来不知道”。
  生:我知道“如许”就是“如此”“像这样”的意思。
  生:我知道新鲜事是指“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师:“我”不知道的新鲜事只有这些吗?
  生:“我”还不知道怎样捕鸟。
  生:“我”还不知道有跳鱼儿。
  生:“我”还不知道怎样捕鱼。
  师:“我”为什么素不知道这些新鲜事?
  生:因为“我”没有到过海边。
  生:因为“我”整天在家里,没有出去过。
  生:因为“我”是少爷,“我”父亲只让“我”读四书五经,不让出去玩。
  生:因为“我”很少接触大自然。
  师:这个句子读是读懂了,现在我们再来看“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读一读这个句子,你有什么体会?
  生:我体会到“我”整天生活在院子里。
  生:我想到了坐井观天的故事,“我”就像一只井底之蛙,整天呆在家里,见识很少。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体会,真会思考问题。请你们自己再读一读这个句子,还有不同的体会吗?
  生:我觉得闰土也像一只井底之蛙,他也不知道城里的新鲜事,只不过他们的生活环境不一样而已。
  师:你觉得闰土也像井底之蛙,只不过他的“天空”与“我”的“天空”不同而已,对吗?你的见解真独特。你能读出与众不同的感受,真不简单。他们怎么做才会知道更多的知识呢?
  生:“我”应该去大自然中,这样才会懂得更多的知识,懂得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生:闰土如果也像“我”一样读读书,就会知道书本上的许多知识。
  师:假如我们要了解更多的事情,应该怎么做呢?
  生:我们要多读课外书。
  生:我们可以看电视。
  生:我们可以去旅游。
  生:我们可以上网。
  生:我们不但要读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到大自然、社会中去学习知识。

  点评 
  教师引导,可谓润物无声,不留痕迹。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认识到了该怎么做才不为“井底之蛙”,领悟到了做个完美人的真谛:要像“我”那样多读书本上的知识,也要像闰土一样到大自然中去学习知识。人文精神也在此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