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之七

浙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我们学习过李白的哪些诗歌?(赠汪伦)背一背。这首诗是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与朋友依依不舍的深厚友情)。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首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课题)
   3、解题:
    (1)黄鹤楼是送别的地点。(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市的长江之滨,是中国三大名楼之一。)
      “送”:送别.孟浩然是谁?(李白要送的人,也是李白的好朋友。)“之”:去、到.“广陵”:广陵是要去的目的地,也就是今天的扬州。
    (2)你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了吗?你觉得怎样读题目?
  (二)、检查预习,了解背景。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2)、根据预习,同桌交流背景资料、字词含义、诗句意思。
    (3)、想一想:诗中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知诗人:
     说说你对李白的了解。(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流传下来的诗有九百多篇,他的诗以抒情为主。被人们称之为“诗仙”。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我们熟悉的代表作品有《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
   3、诗中还提到了一个人,那就是孟浩然,你了解他吗?
     孟浩然,湖北襄阳人。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李白、杜甫、王维等盛唐诗人对他都深怀敬意,并给他的诗以相当高的评价。我们熟悉他的诗《春晓》。
   4、写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李白在襄阳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重逢,各诉思念之情。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通读诗文,正字读音。
   1、自由读诗----指读,正音(鹤,孟,陵,辞,唯,)
   2、根据以往的知识,给诗歌划节奏。(汇报)
   3、再读诗歌:指读------互读-------齐读。
  (四)、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1、理解第一、二句诗。
    (1)、出示一、二句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理解词语:故人:老朋友。(指孟浩然)黄鹤楼:楼名,在今天的湖北武汉。辞:告辞。西辞: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要沿长江由西向东顺流而下,告辞时自然要面向西,故而说是“西辞”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下:沿江顺流而下。
    (2)、诗句的意思: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扬州去。
    (3)、指导朗读前两句。(叙事)
   2、理解第三、四句诗。
    (1)出示三、四句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理解词语:“孤帆”:并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说诗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碧空尽:在青绿色的天空消失。尽:消失。唯见:只能见到。天际:天边。天际流:流向天边.
    (2)诗句意思:我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
    (3)指导朗读后两句(写景)
   3、同桌互说自己的理解,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五)、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自由赏读。(请你把自己想象成李白,你在送别好友远行的时候会以怎样的心情吟诵这首诗!)
   2、同桌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想一想:从诗中你体会到什么?诗人送别老朋友时的心情怎样?
  三、练习:
   1.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按课文内容填空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 )朝诗人( )。
    (2)这首诗写的是他送别好友( )的情景。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 ),景中寄情。
   3、写一写:孟,浩,陵,辞,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