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浙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授课教师 张俊岩 单 位 山西省阳煤集团洪城河小学 课  题 19 林海   教材简析:

  《林海》这篇课文选自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内蒙风光》一文。作者身临其境,亲眼看到了大兴安岭的一草一木。文中既写了大兴安岭林区的美丽景色,又从不同角度赞美了它对祖国建设所起的作用。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展开联想,记叙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情感浓烈,文笔优美,句句是景,步步有情。作品表意凝练集中,抒情畅达痛快,目视整齐匀称,耳听节奏鲜明,其语言运用之妙,堪与诗歌媲美。
  〖你正在浏览《》提供的文章〗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 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2、 朗读课文,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及教具使用  一、 启动激趣:(课件演示景物)
  这里是祖国的绿色宝库,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天然屏障;这里山水景色奇秀,冰雪风光绚丽;这里是大山的王国,巍巍万里,雄浑粗犷;这里是绿树的海洋,浩瀚无垠,茫茫苍苍;这里有无尽的宝藏,珍禽在天,奇兽在山,香菌在林,锦鳞在渊。这就是闻名遐尔的大兴安岭林区。
 二、质疑探究:
  1 整体感知:谁能告诉大家,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 学习2—7自然段
   (1) 抓住“美”,读一读,品一品,悟一悟,自主学习课文。
   (2) 小组交流自己读懂的内容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共同商讨。
   (3) 交流汇报。(品词析句:如岭的色彩美,林、花的姿色美,木材的充实美,林场与人的和谐统一的美。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相机出示文字图片。
   (4) 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段读一读。
  3 理解“兴国安邦”在文中的意思。
 三、 总结梳理
   老舍先生看着这温柔的岭,看着这漫山遍野的青松白桦,激情难却,浮想联翩。从千山一碧想到广厦良材,从万古长青想到综合利用,从大兴安岭想到兴国安邦无论想到何处,看到何处,他所有的感受都是亲切舒服。
  (1)文中几次出现这句话?作者在感情上有什么变化?
  (2)为什么作者的感情有如此的变化?
  (3)指名学生看板书总结。
 四、 应用验证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外收集的资料,以导游的身份介绍林海。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则广告词。 引情入境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充分地读,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不断升华

 课内与课外结合,积累知识,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板书设计
                林   海
    景 美           物 美         人 勤
    岭(多) 林(多)      花(多)        木 场
    高、矮 起伏 深、浅
    长、短           林海绿浪 广厦良材   砍—栽
    横、竖 温柔、明、暗                综合利用
                  松 桦 色彩
                  衫 裙 绣花鞋      祖国建设 兴国安邦
    线条美  姿色美       充实美         和谐美     评课:
  1.从教学思路上看,教师让学生自学、自悟、自己体会文章中的美感。可以看出教师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开课教师就用优美的图画和语言让人耳目一新,使人感到林海给人以悦耳悦目的美感享受。
  2.第二部分抓住“美”,让学生读—品—悟,采用小组讨论形式,抓住“美”就抓住了文章表现的方法和内涵。合作中着重点放在对“美”的探究上。这一点教师做得最为突出。
  3.教师在让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上,通过句子的对比,品味文章的写法,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美感。巧妙之处是教师让学生放开说,对句子的对比学习,收拢恰到好处。
  4.在这节课上,可看到教师让学生去欣赏优美的句子,去评析优美的句子。如,读文后,学生说:“大兴安岭上穿绿衫,下穿白裙,脚穿多彩的绣花鞋。”把学生带入了美的境界,让学生受到美的感染。
  5.整体把握上抓住了“兴国安邦”。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兴国安邦”时,引导总结得好,理解得好。三次“亲切舒服”处理得好。
  6.授课中设计“导游”和“广告词”想法好,但应放在第二部分学生汇报处或专门作为语文实践课来上。课堂上的诵读不够。正在浏览《》提供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