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浙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其难有二:由于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上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他们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由于古诗的话语风格离学生的现有语感相差甚远,多数古诗教学仅仅满足于诗义的疏通和诗句的积累,至于诗的文化底蕴则往往无暇顾及;因上述两难,古诗教学的模式还相对比较陈旧和保守,尽管时下有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但古诗教学却是涛声依旧,难有突破。
我在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时,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实现了古诗教学的三大突破:
一、资源整合,实现古诗教学模式的突破。
纵观以往传统的“逐首教学”,这次我大胆采用纵抓一条线的教学思路,抓南宋的社会背景为贯穿一节课的一条线。把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陆游晚年的《示儿》和南宋林升《题临安邸》三首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了南宋权贵的昏庸无道。抓住了三首古诗的内在联系和同构本质。将三维目标、三首古诗有机地整合为一体,让学生在了解诗意思的同时,也对南宋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感悟,与此同时也奠定了三首古诗不同的情感基调。
二、了解古诗前因后果,实现古诗教学模式的突破。
本节课精读古诗一首,略读古诗二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示儿》两首古诗,从内容上都是遗民苦苦的在盼望南宋的解救,中原的统一,而后一首则解释了南宋权贵为什么没有来解救的原因。后一首与前两首形成了明显的因果关系。这种时间上的纵向对照和空间上的横向比较,大大拓展了古诗解读的文化背景、丰厚了古诗解读的文化底蕴。
三、举象显情、借象悟情,实现古诗情感模式的突破。
感悟古诗,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如何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份爱、那颗心、那种味,在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时,我紧紧抓住“诗象”这一中介,成功实现了古诗情感模式的突破。“胡尘”两字化为这样的画面:战马嘶鸣、铁蹄肆虐,白发苍苍的老人、年幼无知的小孩,惨死在金兵的铁蹄下,青青的禾苗在金兵的马队过后被连根踢起,秋风中瑟瑟的茅屋在狼烟中化为灰烬……“泪”字,让学生看到的是遗民脸上那一行行:伤心的泪、凄凉的泪、无奈的泪、愤恨的泪┅┅此景此境,怎不让人顿刻产生悲切凄凉之情?情来自何方?靠咀嚼字面意思是很难生成的。“情”要靠“象”去显,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地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逼真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悲诗人所悲,于是,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就在“象”的召唤和引领下,喷涌而起、一泻千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