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找党

老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1935年,从盛夏到初冬,几个月来,总见一个“乞丐”在繁华的上海北四川路一带沿街求乞,讨来的残羹剩饭难以果腹,褴楼的衣衫不能御寒。这些,他似乎都不在意,却眼巴巴地期待着什么。

  谁能想到这个乞丐,他就是中华苏维埃卫生保健局局长漆鲁鱼。红军长征时,因陈毅身负重伤,中央决定漆鲁鱼留下来护理陈毅,并任江西军区卫生部长。可是他在敌人的反革命“围剿”中,与部队失散,不幸在江西省寻乌县被捕。

  1935年5月,敌人见漆鲁鱼是留日医生,当时又未抓到他什么把柄,于是把他释放了。出狱后,漆鲁鱼原来的关系已断绝,到哪里去找党呢?他左思右想,决定到广东兴宁县去找一位共过事的老蔡同志,再通过这个关系找党。可是人生地不熟,身上又无一分钱。他最后决定沿途行乞去找党。他起早摸黑,乞讨800多里,来到兴宁未找到老蔡,再乞讨到汕头,还是没有找到。这时,恰好得到一家慈善机关的救济,于是以难民的身份乘船来到了上海。

  到了上海,相识的同志都已撤离,可靠的亲友也不知去何。在困难的日子里,他想到了鲁迅先生。于是他就在上海北四川路内山书店附近行乞,盼望有朝一日能与鲁迅先生相遇。那时的上海环境复杂,他等了一天又一天,一日又一日,仍然没有见到鲁迅,愿望始终未能实现。

  正在他走投无路时,有一天,在上海北四川路与老同学、复旦大学的何教授相逢。何教授思想倾向进步,便将漆鲁鱼接到家中。漆鲁鱼从此结束了颠沛流离、饥寒交迫的乞丐生活。

  1935年底。漆鲁鱼回到了故乡四川江津。1937年初到了重庆,继续找党。直到1937年10月,在成都成立不久的中共四川省工作委员会派人与他联系,并立即恢复了他的党籍,任命他为重建后的中共重庆市委书记。

  漆鲁鱼历时三年,跋涉万里,经历种种艰难曲折,终于回到了党的怀抱,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热爱与忠诚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