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荔枝”中的爱

老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荔枝》一文围绕荔枝写了“我”跟母亲之间的几件事。老师在上这篇课文的时候,往往把重点定位在母亲对儿孙的爱。笔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更倾向于让学生体会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母子亲情。这种亲情,既体现在母亲对儿孙的“爱”,也包括儿子对母亲的“爱”。
  母亲对儿孙的爱,教参上一一表述,在此不再赘述。本文试着从“荔枝”中读出儿子对母亲的爱,而这一点,正是现在的孩子更需要学的东西。
  课文一开头就写了“我”第一次掏钱买荔枝给母亲吃,那时“我”刚在郊区谋上中学老师的职,衣袋里正有当月42元半的工资。作者用挣得的第一笔工资给母亲买荔枝,荔枝虽贵终有价,孝心无价情意深呐。
  当“我”回到家,看到母亲精心处理的处理水果(沙果)时,便拿了一个沙果塞进嘴里还不住口说真便宜。这是一个多么善解人意的儿子啊!现在的孩子,自己花钱大手大脚且不说,还看不惯父母的节俭,甚至因此与父母发生争执乃至大吵的也大有人在。这样看来,作者的这份体贴,这份理解,更难能可贵。
  文章花了一大段文字细腻地描述了母亲第一次尝荔枝的情形。“……手心托着荔枝,像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难道仅仅是因为母亲喜欢吃荔枝?难道仅仅是因为第一次吃荔枝?我想,作为母亲,恐怕更为珍视的是儿子对母亲的这份爱心。要知道,母亲尝的是儿子用第一笔工资给她买的荔枝啊!
  再来看看作者在母亲去世前买的新鲜荔枝,“……白中泛青的肉蒙着一层细细的水珠,仿佛跑了多远的路,累得张着一张张汗津津的小脸”。透过这汗津津的荔枝的脸,我们分明可以看到,母亲临终前作者来往穿梭于病床前风尘仆仆的身影。为了给善良忠厚的母亲一个无憾的结局,作者无怨无悔。
  文末以“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作为结尾,言已尽而意无穷。是啊,荔枝依旧人不在。如今,“我”年年买荔枝,可是,母亲已经再也尝不到“我”买的荔枝了。这份淡淡的遗憾和痛楚,把作者的这份爱心,这份孝心,表达得那样细腻与妥帖。所有的人,读到这里,心灵不禁为之一颤。
  我想,完整地解读“荔枝”中的爱,对我们的学生是非常有益的
 
上一篇:细微处见真情     下一篇:《荔枝》综合资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