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情感体验,收获人生感悟

老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引言1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感情,如果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人物形象等留下深刻印象,更不会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试想,没有了感性因素,哪来丰富多彩的人性表现,哪还有情感和形象,语文还成为语文吗?
  背景《小抄写员》一课被安排在“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及“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的阅读训练单元,我作为一名教师,更作为一名读者,第一遍阅读便被它深深感动,看到“等他听出是父亲的啜泣声.……”我的朗读已变了声调。我感觉,这篇文章在体会人物的情感方面更胜于其它课文,尤其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同学们喜欢它肯定是不言而喻的,但要想真切地唤起的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大家在这篇不算短的文章中既读中体会,又要层层深入,高潮迭起,讲究学法,获得丰富的阅读感受着实有些不易,课时够吗?“自主合作学习”与情感的逐步深入有矛盾吗?讨论交流把握不好会将营造的氛围冲得无影无踪,更何况文章高潮处那揪人心肺的对白若没有前面的铺垫只能平平体会。所以,如何将学生的心紧紧抓住,让他们的心和小叙利奥紧紧连在一起,“急他之所急,喜他之所喜,悲他之所悲”是我贯通整个教学的主线。“五次误会,每次振作”如何有详有略、自然流畅地呈现并从中感悟是我思考的细节,高水准的、发自内心的朗读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是我期待的亮点,而如何不赤裸裸地向学生提问:作者在表达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迪呢?是我犯愁的难点。

  问题1 如何在开课环节激发学习愿望、明确本课时学习重点时便抓住同学们的心?开课氛围,致关重要。

  片断(一)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哪些内容?
  生:略(关于课文主要内容的一些交流)
  师:这节课你最想弄明白什么?
  生:我最想知道叙利奥在那么多次遭到父亲的责备后心里是怎么想的,又是什么力最使他坚持下来的?
  生:我想了解作者描写的这些心理活动是如何一层一层深入的?
  生:我还想知道文章的高潮分作者是如何细致进行描写的?
  生:我想知道这篇课文我们从中可以有哪些感悟和启发?
  师:想得非常好,这正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让我们打开课文,一起走进叙利奥的内心世界。
  效果“由疑入学”容易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习愿望,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之长期重视将“预习”和“课后题”结合起来进行预习,重视“单元导读”的自学主线,同学们在课堂上学习目标清晰,不是被老师牵着告之“这节课我们将……”,甚至开课导语也有些交给学生自己设计,将“预习已知”和“学习重点”及“资料收集”结合起来,如《鸟的天堂》便是如此。这节课我本也想让学生自己设计开课导语,考虑到学生的“质疑”更适合这节课的氛围,实际教学中我以同学们准确的“质疑问难”自然进入了学习重点,且表达方式注意唤起学生本我感知“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叙利奥的内心世界”。良好的开始为这节课奠定了准确的课堂氛围。

  问题2 进入小叙利奥的内心世界从哪次心理活动开始?如果简要提提最开始他愉快的情形可使这次“心理旅程”更丰富完整,但是否会影响重头戏“误会”的体会时间?要知道后面的“五次误会”可真够漫长的。这些过程如何详略得当中真正有所感悟又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片断(二)师:叙利奥第一次帮父亲抄写时心情是什么样的?生:(略)
  过渡:不知情的父亲还以为自己没有老,叙利奥快活地继续抄写,可他只不过是个和我们一样大的孩子,在学习的同时每晚深夜12点的还要工作,最爱他的父亲由此对他产生了误会。
  师:父亲第一次责怪的话语哪位同学再现一下?
  生:(略)(摸仿父亲的口吻再现父亲的话语)
  师:父亲这是真的在责骂还是——
  生:这是提醒,因为叙利奥一向非常用功而且父亲最喜欢他。
  过渡:所以,对一向听话的叙利奥来说,这已经是挨骂了,他心里——,他想—
  生:很难受,(全班有感情地朗读:是的,这样的事不能长久做下去……)
  效果以叙利奥第一次为父亲工作时“既欢喜又害怕的心情”切入,教师过渡语略去前两次误会进入后面的重头戏,注意父亲第一次责备的话语不是“骂”而是“提醒”是让学生体会这误会的层次及父亲的爱。

  片断(三)
  师:可他为什么又坚持了下去?
  生:略(叙述父亲将多挣的钱买糖果庆贺及叙利奥由此振作的情形)
  过渡:可不明真相的父亲就在此时还在责备他,哪位同学来试试父亲这次的口吻?
  生:略(语气有些平淡)
  师:看来这位同学真的已经和叙利奥的心融合在一起了,他都不忍心责备,可父亲却并不知道。哪位同学再来试试?
  生:略(责备中透着遗憾的口吻十分贴切)
  师:听着这种责备,叙利奥的感受呢?生:略
  师:这眼泪中含着什么?欢喜中又含着什么?
  生:这眼泪中有着叙利奥说不尽的委屈,欢喜中含着他对父亲的爱。
  师:体会得真好,让我们读一读叙利奥的表现。
  生:略(理解后的朗读很到位)
  过渡:可父亲对他的态度已更加不好了。这次的情形哪个小组合作来再现一下?
  生:(略)(分角色朗读再现这段情形)
  师:叙利奥委曲吗?
  生:委曲,因为他“含着眼泪恳求”,而且……
  师:你们觉得叙利奥的想法对吗?
  生:(一番不同见解)对!因为这时最要紧的事是帮助父亲养活一家人,稍微减轻他的疲劳。
  生:不对!叙利奥可以向父亲讲明真相,在得到他理解的同时工作,而且父亲一向不愿放松叙利奥的功课,这样影响学习还是伤了他的心。
  生:你这样想才不对。父亲最疼爱叙利奥,讲明了真相还会让他工作吗?
  ……
  效果一句“他这样想对吗?”激发了不同的思维,但一番简短的辩论使大家更清楚叙利奥当时的想法是对的,对家中情形的关注,“家庭责任感”在这个环节开始渗透。

  片断(四)
  过渡:就这样叙利奥夜夜工作,可令他更伤心的事发生了,父亲已由动怒转为冷淡,甚至不愿看见他,叙利奥该如何坚持啊!
  师:请默看第18自然段,想想是什么力量使他仍然继续。
  生:(略)(抓住“责任”这个字眼谈自己的感悟)
  师:(板书:责任感)叙利奥对家庭的这份强烈的责任感源自什么?
  生:源自父亲对他的爱。
  师:(板书:亲人爱)对!正是亲人的爱使他从小就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家里排忧解难,这种爱是相互的!
  效果孩子们会悟到“责任感”,但若再细心引导“这份责任感源自什么”能让他们更加懂“爱是相互的”这深层含义,而不是一味体验这个小男孩的了不起。

  片断(五)
  过渡:终于,有一天,在听到一句父亲最最伤人心的话语后他痛下了决心。
  师:这番对话哪个小组来演绎?
  生:略(分角色再现这段情景,注意旁白只说关键字眼,如“父亲瞟了叙利奥一眼”,省略“……说”等。)
  效果由于第一课时中教师对“分组合作演译几次误会”的情况作了了解,选取其中最合适表现这段情景的小组同学来再现,一个男孩几乎令师生落泪的真挚的表白:啊,爸爸!没有您的爱,我是活不下去的……掀起了课堂学习的第一个高潮。
  引言2 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读者的阅读,尤其是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正是一种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教师要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对作品的情节、人物等作出反应。

  片断(六)
  过渡:叙利奥的决心有吗?
  生:没用。
  师:怎么呢?
  生:习惯的力量使他半夜又起来了。
  师:读到这里你真希望剧情怎样发展?
  生:我希望一次偶然使父亲能明白真相,父亲能拥抱一个这么可爱的儿子。
  师:你们的想法与作者不谋而合,文章的高潮即得到来。
  这段情形谁来再现——?
  生:(短暂的沉默,大家似乎怕自己弄砸了这部分内容。)
  师:我们一起来,我读第25自然段,中间部分请一位旁白,谁来扮演父亲?儿子?最后一自然段,有请全班同学。
  师生:在小提琴独奏《沉思》恰如气氛的配乐中,师生合作演译了文章的高潮部分。
  效果教师深情的朗诵为合作铺垫了基调,旁白避免了唱读腔调,前一课时的家庭作业——“挑战自己的朗读水平极限”使同学们深入体会了人物内心世界,读来一点也不苍白,合适的人选为大家准确再现了这段感人情景,全班对最后一自然段的朗诵“收买”了每一位同学的心,收买了每位听者的心(这是一节家长开放课),在渐远的音乐声中,大家似乎不是在读课文,而是真的处在那段场景,正如一位家长所言:我一点儿也没觉得自己在听课,好象一直在欣赏一场动人的剧幕。此时,我情不自禁放下手中的课本对同学们说:“让我们为自己的精彩表现鼓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