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命运挑战》听后感
老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向命运挑战》是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根据本单元的阅读要求,闫老师通过放音乐,放录像,以及学生的阅读质疑、讨论等办法,漂亮地完成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达到了披文入情积累语言的目的,我不得不叹服闫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由于自己的水平有限,我就谈自己感触最深的两点吧。
一、披文入情,注重语言积累。
古人曰“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语言文字的学习更注重积累、内化,阅读是最好的积累。本课第一段“一个人有了聪明才智,并不一定能发挥出来,要取得相应的成就,还需要一种精神,一种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这一段话既是总起句,也是全文的中心之所在。上课不久,阎老师问学生:你们认为之中哪一段最能体现霍金的精神?这段话的作用是什么?然后让学生齐读这段话,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怎样展开的。通过对这段话的朗读,让学生初步知道,霍金能取得举世注目的成就,原因就在于此。课中,老师又问: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身残志坚、向命运挑战的人物?并举例说明。学生七嘴八舌发言踊跃,教师这样安排,目的是通过典型引路,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使学生由崇敬伟大到敬佩身边那些身残志坚的人;清除学生对伟人渴望不可及的神秘感,让生活更贴近于学生,达到心灵的交融。然后老师让学生再读这句话,使学生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最后教师赠送名言,还是这段话,从而达到情感的升华。这每次的朗读都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由认识到再认识,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和延伸,使学生在读中自觉积累了语言,也积沉了文化,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是受用终身。
二、扩大阅读量,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
如老师问:想要了解霍金更多,怎么办?(学生答:上网、看书等)老师就此推荐霍金著作,目的是让学生更详细的了解霍金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人格魅力。课文结束后,老师在布置自选作业中,有一道题是:阅读《霍金传》《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老师经过认真筛选,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语文教育资源,突破单一的课本局限,充分利用母语社会背景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学生在母语的环境中学语文,拓展学生的视野,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观摩语文课《向命运挑战》
下一篇:激起感情波澜,增强感染效果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