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阳·童年·骆驼队》课文分析

老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本文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去看一个孩子童年的侧影,既清晰,又那么朦胧。骆驼队是留在作者童年里鲜明的记忆,它们脖子上的铃声,则是童年中美妙的音响。就在这种淡淡的回忆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已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
  一、白描手法,画面次第呈现。
  作者描绘记忆中童年的画面大量运用白描手法,依次呈现出记忆中的画面。描写拉骆驼队的人:“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描写骆驼:“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后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虽然时间间隔久远,但童年所见的画面依然清晰地留在记忆中,犹如清晰的黑白片定格在头脑中。因为有了骆驼队,有了清脆的驼铃声,有了让人期待和牵挂的骆驼队,童年生活就不再单调乏味,那滋味便让人回味无穷。
  二、真实的骆驼,真实的童年。
  文中描绘的骆驼非常真实:“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可不是么?骆驼也脱掉它的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没有修饰的语言,只有记忆的如实再现。如此真实的骆驼在成人眼里不足为道,甚至还有几分丑陋。可正是这真实的骆驼,才是真实的童年。童年的“我”和所有童年时期的人一样,没有雕饰,不避讳讲出真实的感受,更能够打动读者,勾起读者美好的童年回忆。
  三、语言朴实,情感隐藏。
  课文依次写了怎样看骆驼咀嚼,怎样和爸爸谈关于骆驼脖子上挂铃铛的事,怎样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怎样好奇地问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从头到尾围绕着骆驼队展开对童年生活的追忆,语言朴实,读来亲切自然。成人后回忆童年时在第二故乡北京的生活故事,没有夸张的情感流露,不同于多数人对故乡思念时忧愁情怀直白宣泄(余光中《乡愁》即是如此),作者把自己的情感隐藏了起来,看得见的是曾经画面的白描,没有忧伤,没有哀愁,有的只是对童年的淡淡的追忆。序言《冬阳童年骆驼队》淡淡追忆的基调与小说《城南旧事》一书满含怀旧的情感既是预示又严密契合。
  四、意境深远,统领《城南旧事》。
  结尾“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意境深远:骆驼队是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事物,也是童年记忆最清晰最亲切的画面,更是童年美好回忆的载体,把这样的回忆置于冬阳之中,就算北京的冬天是冷的,但有了冬阳的照射,也会给人温暖的感觉。这或许是作者最想表达的情愫,同时,又很好的统领《城南旧事》。《城南旧事》的写作背景为民国十二年,在一个偌大的北平城,跨越了极深广的时空古城,在主角英子的童年记忆中,却只呈现出它活力的一角。城南的一些街巷,不是旧日京华的遗迹,却是生生不息的现实生活,活的热热闹闹的。《城南旧事》,它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与《冬阳·童年·骆驼队》深远的意境一脉相承。